“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我虽没有目睹秋意,也乘着冬天的大雪来了。
初临西安,现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地铁,共享单车,高楼大厦,脚步匆匆的行人,打着灯的汽车……这些似乎在暗示着这里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不知道杜甫看到高楼林立,是否会大感欣慰。
广厦新生,古旧仍在。我放弃了南方的温暖来到此地,当然不仅是感受现代,也是想重温那年今日。
午后,从安远门登上西安的城墙,我的旅行也从这里开始。看着周围同样穿着现代服装的人,我似乎感到一丝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自己有闲心,更有机会来军事建筑瞧一瞧。
从安远门出发,沿路走去。看向远处,已经看不见尽头在何处了。“望山跑死马。”可我连“山”都没有看到,只看到迷雾中影影绰绰的楼宇。古城墙周长大约14公里,我看到的这条路是一条让人望而生畏的路。有些人选择骑自行车出发,而我仗着年轻气盛,选择了徒步。
接着,我的视线转移到了两边,走到女墙前,看着周围的女墙,看着更远处现代化的办公楼,违和感似乎在这座城市中消失了。新旧交替,生机勃勃。西安这座城市以千年的历史底蕴,包容着新鲜出炉的“面包”。
顺着墙,我低头看了看承载着我的唐砖。砖头历经了风风雨雨,用鞋子与他对话,听他把封建王朝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不也是一番滋味吗?闻一闻玄武门之变中弥漫的鲜血,听一听“张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事迹,看一看这饱经沧桑的转头爷爷头上的皱纹,我们的脚步也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慢下来,慢下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心浮躁了起来。而当我们的心真正地沉下来,就可以听到穿越时空的呼喊。
走在路上,看身旁敌楼。它有些兄弟没有机会浴火重生,它则幸运地踏着死神的马车回来了,回来讲述当年的故事。在古代建筑中,敌楼属于城墙体系中突出的部分,用于防御外敌入侵。由于那时候还属于冷兵器时代,敌人冲击城市的方法就是冲破城门。朱升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是基于当时战争的特点。这时候,敌楼就可以发挥出它的优势。由于突出,近可打击城下之敌,远可威慑敌军。这便是它。
继续走下去,便来到了全段城墙中只有四座的角楼。角楼的作用和敌楼类似,也起到御敌和瞭望的作用。从角楼俯瞰,便可以看到护城河了。河水看上去挺清澈,挺分明的,颇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就像它的作用一样,显得格外高冷。水干净,却不代表水下的淤泥是干净的。有多少血液在泥土中沉淀下来,我们已经不得已而为之。这水,似乎也洗涤了身上的“罪恶”,变成了人们观赏的地方和城市的点缀。
渐渐地,时间从我的指间流逝了。当华灯初上,天空也拉上了黑色的天鹅绒帷幔。看着天,望着前方,不知不觉中,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一首歌:静静深夜,月涌江流……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是啊,西安城墙见证了十三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现在有迎来了新时代的我们。不管是哪种人,哪朝人,它总是静静地看着,默默地看着,冷眼相看。就像光阴一样,它已经成为百代的过客了。
突然,一阵酸痛打断了我的思绪。徒步这种“一时兴起”的行为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感觉,还有腿部传来的抗议。我连忙走完全程,回宾馆休息了。
第二天,刚起床便看到飘飞的白絮缓缓地从天而降。兴致顿起,我便不顾室外的寒冷,打算给西安城墙画张画,以示纪念。和昨天不同的是,我从它的脚下行走。
刚开始,我便看到有两个漂亮的小姐姐出来拍照。在城墙和雪的衬托下,她们显得格外美丽。我想,这也是李白喜欢这座城市的原因吧,有酒,有诗,有美人,岂不快哉?
当然,我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小姐姐的行列,给刷上了白色的变脸大师——城墙拍照。
由于天气原因,我只走了半圈的城墙。但它不仅仅给我的只是半圈的欣赏美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它就像一位与时俱进的老人,左手拿着历史,右手拿着网络,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和发现!
两天的行程很快就过去了。我也带着期冀和礼物离开了。期待下去与你的邂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