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说到今天早上又一次在7:59把孩子送进学校,如释重负的长吐一口气,却又对这似乎怎么也破不了的踩点儿毛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由早上的混乱紧张,说到晚上10点的崩溃。早上的混乱似乎是由于晚上没有整理好,没有做完该做的功课。真的是功课很多吗?似乎也不是。真的是早上做了很多事情吗?好像也不是。这里面当然最重要的是习惯没有养成。可是还有什么别的动力吗?今天想正式面对一下这个问题,而不只是自责和下决心改变。
今天尝试一下自己做完形。我把一个垫子摆在自己面前,把它当作晚上10点这个时间点。
最初我身体的反应是,心口慌慌的。又很堵。后背是紧张的。我发现,对于十点钟这个点,我有很多紧张的能量。的确,每次看到时间逼近十点,我的心就开始紧张,抓狂。如果孩子老公没有配合我,我就有想指责,发疯,摔东西的冲动。
感受着自己的能量。我自言自语。我发现,十点钟这个点,被我赋予了很沉重的意义。以前老公总是加班到十点多,基本天天如此,直到他生病,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我把他的生病与每天晚睡归结到一起,每次看到他晚睡就觉得心里发慌。
其次是孩子。孩子生病后闺蜜给我发了一个链接,大意是说晚睡对于孩子身体的影响,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于是,我很在意孩子是否能够早睡。每次她晚睡,就觉得心里很不安,很抓狂。我心里有个标准,必须帮助她养成早睡的习惯。否则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就需要为她的一切负责。所以每当十点,因为她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是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够睡觉时,我的内心就很愤怒。有个指责自己的声音,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觉得自己很失败。明明是孩子的事情,权直接归为自己的责任。
再者,整个过程,我都在打哈欠,流眼泪,好困好困。我意识到,十点睡觉,除了上面我对生病的恐惧,还出于我身体疲惫的需要。那个时间,我很累很累,想休息。可是我却要等他们都安稳了才可以睡。所以很恼火。我把他们生病的原因,都归到晚睡上。却忘记了别的因素。比如身体的素质,甚至他们自己的命运等等。这些,我是负责不了,承担不了的。我休息的需要,也不需要建立在他们对我的满足上。我想睡,自己睡好了。只是告诉他们,十点前有事说事,十点后不要影响我,就好了。让他们意识到早睡的好,不是靠我的控制,而是我养精蓄锐了,身体舒服了,精神自在了,心安定了,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
这样理完,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感谢十点这个时间点,让我看到我对健康对身体的在意。以及对家人的控制和承担。控制和承担的背后是一份爱,而不是不被满足的愤怒和恨。
然后是早上八点钟这个时间点。在做这个的时候,很有趣。刚才哈欠连天的状态完全清醒了。我甚至发现有一些兴奋。我发现踩点这件事情,让我很享受这种自我掌控时间的感觉。当看到最后一刻完成,是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的。这种感觉让我有些迷恋踩点这个行为。在很多事情上都改变不了。与其带着一种标准批判自己的踩点行为,不如去看到自己的需要吧。只是这个过程,也有一种很紧张的感觉,这种紧张,是自己熟悉的却并不喜欢的。也许,我会为了让自己更舒服一些,而改变这种行为。
还发现一点。在内心里,我是不希望把孩子早早放到学校里面去的。我总觉得学校是一个受约束,受累的地方。孩子在学校里只能遵守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我希望孩子在家里多享受一点自在。所以早晨在她读书,或者玩玩具的时候,我不忍心打断她,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刻。所以,哪怕是早早的做好饭,吃过饭,看似有很充裕的时间,到最后,也会变成急匆匆的赶时间的状态。
那么在学校里真的就是那么不舒服吗?这需要问问孩子的感觉。还有每天早晨慌慌张张的出门,和在家里自在的做着她喜欢的事情,有没有一个平衡点?比如,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洗漱,灌水杯,穿好衣服,备好书包,为出门做好准备,然后给自己留出一点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呢?这是可以的呢。
知道了事情背后自己的需要。事情就好解决了。然后再回到习惯的养成上来。一个好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细节。一个好的习惯也许将来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好的习惯,受益终生。为了让自己更好,来培养一些好的习惯,这样就更有动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