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碰到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喜欢抱怨,见到熟悉的人总是希望让别人同情,并因此说明自己遭遇了不满。
今天追问下“抱怨”着两个字:
百科上说:抱怨 ,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而再直接,指责别人,无非就是就是自己遭遇了不公平,所以才会滔滔不绝罢了。
这里就要追问了,按照逻辑思考认知:
凡是过程必然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抱怨这个过程就是解决自己遭遇不公平的好方法吗?
因为 我遭遇了不公平。
所以 我要通过抱怨这个方法来解决自己不公平的问题。
记得之前就思考过,我们头顶一个问号,意思就是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需求而来的,也思考过的不靠谱的答案,任何没有追问思考,直接给出的答案一定不靠谱。
回到抱怨这个事,解决不公平=抱怨,这么感性的答案一定不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如果稍加调用注意力,思考下,为啥会感觉不公平呢?其实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信息没有对齐:公平是什么呢?谁定义的呢?之前达成共识了吗?如果信息没对齐,那就是应该找对对方沟通对齐,也许你感觉不公平,也许对方有更多信息咱不知道呢。之前讲过,沟通就是要达成共识,思辨大于撕逼,你感觉对方对你不公,应该主动讲清楚,而不是怨恨。
2.自己能力不够,压根就不重要:就是也许你在对方眼中就不是很重要。而不重要的原因也许不是对方的错,而是自己不值钱。作为事情参与本身的对方,在没有考虑你的心情,你的收益的情况下就做了决策,看似对方很无情,我们很受伤,但也许我们在对方眼中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那个角色。我们如果静下来思考,不是应该怨恨对方目中无人,纵然对方有错,但也应该仔细思考下,为何自己没有成为主角,前提还是能力不够强,价值影响力不够大。在事情的推进过程中,也许你的能力并不是刚需+需缺的表现,可替代性较高,对于抓主要矛盾的对方,精力都放在照顾刚需+稀缺的那些主角身上了,自然就不会有时间考虑你的感受了,也许在对方眼中,自己就是一个跑堂的。
其实现实是,当我们发现混的越来越好的人在逐渐离你远去,我们抱怨都没用,说明对方已经无法对等跟你交换价值。你还在喋喋不休的抱怨时,对方早已远去。
所以,我们只要一开始抱怨,就说明我们已经决定用长舌头发泄的模式去解决不公平的问题了,但然并卵,任何抱怨都不会有效解决问题,只能离不公平更加靠近。因为我们已经放弃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更佳有效方法可能性。
没错,凡是抱怨,恰恰说明我们接受了不公平,只不过要发泄一下而已,并主动放弃了主动寻找解决不公平的方法权利
仔细回顾周边,其实凡是混的不好的人,多少都有抱怨的习惯。其实抱怨的本身就是问题,就是默认了除了自己,其他的都不好,都不对,其实反思一下,更应该改变的应该是自己。也许这个世界并没有对你不公,而是因为你不积极,不主动,不提前准备,没有更强的刚需+稀缺 能力,所以才会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但到头来,你却在抱怨世界对你不公平。
抱怨,意味着你默认世界是不好的,就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机会。你默认别人都是不对的,你已经失去了更多连接认知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你已经养成了凡事对自己不利都是别人惹的祸的论点,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这些成长词语对你已经成了奢侈品。
抱怨会传染,所以周围的人也会慢慢离你而去,好好的心情,总是被你的抱怨给打破。
这个世界上有种人是会贵人,是因你连接他后会让自己能力成长更快,从而会更值钱,而贵人的反面,就是是怨人,因为连接了后会因此感觉自己被污染,变的负能量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