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细细,银河灿灿。七夕的氛围从微信群娇艳玫瑰、雅致香甜的蛋糕,蔓延到商超门前的七夕文案。东方情人节,从天河上牛郎织女相见,到街头笑意满目的佳侣相伴,真真演绎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激情澎湃。
眼角生纹,鬓发生白的我,已过期盼惊喜的季节。这是成熟的馈赠,也拜自诩晚熟的老公所赐。自小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留连的我,有多少关于节日的浪漫想象,终究消磨在二十年的婚姻岁月中。
此时此刻,却惊讶地发现,有无七夕之类的形式,我淡然处之。和女儿儿子站在二十四楼的楼顶,吹着清凉的夜风,仰看暮色深沉的苍穹,远眺玉皇山上闪烁的灯带,宛如游龙的跨湖桥上的彩光璀璨,笑谈七夕的来由。这份自得如林间小泉,村前明月,不用点缀,无需渲染。
岁月带走青春的脸庞,留下坦然的心态。对老公少了怨怼,多了理解;对孩子少了埋怨,多了称赞;对自己少了苛求,多了悦纳。看到白发、皱纹、斑点,没有对容貌的焦虑,多了自我认同的快感。皱纹不长在心里,便是青春永在。
想人世间哪得圆满?十八岁元好问在路途中见到痴情的天鹅至死不渝,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汉乐府中的情深似海。可你读过张爱玲的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必会知道“白月光”与“饭粒”,“心口的朱砂痣”与“墙上的蚊子血”。未得时,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得到时,是“白首不分离”?还是怒目而视,怨愤丛生?人是当时人,情是那份情,不同的是在时光的一寸寸打磨中,彼此的心境有着九曲十八弯的盘桓。
人生不止有七夕,何况七夕本是天下女儿的乞巧节,是女孩家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敏达。其实,不惑之后,相对期待如年少般的情感,我更乐于主持自己,自在随性。独立的思想,经济自足,精神明亮,天地广阔,何止爱情!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朱敦儒《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