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跑到乌江边上,为什么放弃渡江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项羽始终认为,自己的失败是时运不济,也就是说天意如此,是个人的努力没办法改变的。
为了给将士证明这一点,他亲自带领为数不多的人马冲阵,斩将夺旗,锐不可当。项羽虽然最终败了,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亲自参与的战争,很少有失败的。所以,他经过垓下突围、跑到乌江边上之后,他向命运低头了,感觉回到江东也不能改变自己注定失败的命运,没必要再渡江。
第二、当时天下大乱的局面即将结束的迹象已经明显,自己回到江东也很难有所作为。
秦末群雄逐鹿,国家陷入四分五裂,各地起兵的地方势力相互混战,这样起兵之后,反倒是容易生存。而在项羽逃到乌江时,刘邦的势力已经统一了大部分地方,军队数量和实力都高出其他诸侯一大截,统一全国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这样的大势之下,任何人的反叛都难有个好下场。
第三、经过多年的战乱,大多数老百姓希望结束战争,开始安定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争霸天下的土壤已经消失,项羽回到江东图谋二次起兵,一来得不到地方大族的支持,二来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一没兵源,二没粮草,没办法和刘邦的军队抗衡, 迟早也是败亡的结局。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如果当时项羽真渡过乌江到了江东,情况会怎么样呢?
第一、势单力薄,难有作为。
垓下突围时,项羽一方逃到江边的人数不足百人,手下的大将多数被围在垓下,大概逃脱不了被杀或是投降的命运,士兵逃散或者是被俘虏,基本没有可能在将来渡过乌江,再次来追随项羽。
这样,过了乌江的项羽几乎成了孤家寡人,要想拉起一支军队,又要白手起家,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他的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是缺乏战略眼光。他从入关开始,错误与失误不断,其一,鸿门宴放过刘邦,纵虎归山;其二,坑杀20万降卒,杀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室,失去民心;其三,回到彭城,放弃占据关中的地利优势;其四,放弃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分封各路诸侯,又回到诸侯混战的老路;其五,与对手相比,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做不到知人善用。
这种生来就有的缺点,很难改变,渡江之后的项羽,不会变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也不会一下子成为看得清天下大势的政治家和战略高手。
第三、斩草除根,追兵尾随。
如果项羽逃到江东,刘邦也不会坐看项羽的势力死灰复燃、军队一天天变的强大。统一大半个中国的刘邦军队,肯定会追到江东,项羽在统兵数十万的情况下没有战胜刘邦和韩信,来到江东,缺兵少将,除了投降之外,不能逃脱败亡的命运。
结语
这样看来,逃到乌江边上的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他没有从自身寻找失败的原因,而认为是命运将自己推到败亡的境地,从而选择自刎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同时,项羽无论是否过江东,都已经没有余力对抗刘邦的汉军,没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