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期待中寻解脱

期待,宛如一把无形的标尺,在衡量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母亲对我的爱,深沉且浓烈,却也因这份过度的期待,让我们的关系陷入僵局。她希望我毕业后投身医疗行业,有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她期盼我在合适的年龄步入婚姻的殿堂,过上传统意义上的幸福生活。然而,我却未能遵循她规划的路径。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去医院上班,而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走上了另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当同龄人都已成家立业,我却依旧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没有完成她对婚姻的期许。这些未被满足的期待,如同一颗颗隐藏的火种,在生活的琐事中引发矛盾的火焰。最严重时,她以死相逼,而我则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

那时,我尚未窥透这期待背后的复杂心理,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期待,在过去我的认知里,总是与美好紧密相连,它代表着希望、期许与向往。可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逐渐意识到,对他人、对事过度的期待,往往会成为精神内耗的罪魁祸首。正所谓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无数次被现实验证其合理性。

记忆中,曾有一段感情让我对期待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那时,他因工作常出差,偶尔归来会提前告知我具体的探望时间。每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我便沉浸在无尽的期待之中,盼望着时间能快些流逝,让相聚的时刻早日到来。然而,当约定的日子临近,他却突然因事耽搁,无法如期赴约,甚至连个提前的通知都没有。而我,在每一个夜晚入睡前、每一个清晨醒来后,都会第一时间查看手机,期待着他的消息。可当手机屏幕毫无动静,期待瞬间化为巨大的落差,将我的心情打入谷底。我会为他寻找各种借口,试图开脱,却仍难以平复内心的失落。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期待在生活中的角色。在后来的感情里,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心态。我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与身心健康上,而不再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对方身上,刻意降低对对方的期待。如此一来,日子过得愈发充实而平静,心中的怨念也渐渐消散,不再因对方的一些琐事而轻易动怒,也不再纠结于那些无谓的争吵。

我深知,自己或许还无法做到完全摆脱期待,但那种如毒瘾发作般的强烈期待,已不再轻易侵袭我的心灵,偶尔的阵痛,也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许有人会质疑,若生活中没有期待,那生活是否会变得索然无味,失去希望与乐趣,活着还有何意义?我曾经也如此认为,但随着观念的转变,我发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当我试着减少对朋友、亲人、伴侣的期待,甚至不期待他们为我做任何事,而是专注于当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将其他事看作生活的点缀而非必需,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而明亮。

生活的真谛,或许就在于此 —— 在期待与释然之间找到平衡。当我们学会适度降低对他人、对事的期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与当下体验上,生活的画卷将以一种更加清朗、自然的姿态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这,便是我从岁月与经历中领悟到的答案,也是我想传递给大家的生活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