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对当当有点儿失望。
往常买书,发过来的时候,包装不敢说精美,但至少用心。这回呢?
简单,粗暴~~
9本《白狗秋千架》,草草地摞在一起,外面包个破袋子,就给我发货了。
这是我送给读书俱乐部成员的第一本书,你们咋能这么给我包装呢?
我心里不舒服~~
跑后台看了下,找到原因了。我下单的产品,不是当当直营的,而是,一个图书专营店在当当上开的店铺。
用心程度的差距~~
可能,是眼睛不舒服的原因,在购买的时候,扫了一眼,就下单了。
也怪我,没用心~~
读书俱乐部的成员,有付费298元的,有付费998元的。
我是这么想的,收人家298也好,998也好。这个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就是说,我来替你花这个钱。说白了,那点钱,你平时吃顿饭,买几件衣服,不也花了吗?
交给我,我能帮你花一辈子……..
无论之前邀请谁进群讲课,还是之后,邀请人讲课,王小二都会给人家发红包。
哪能免费占用别人的时间?
当然,这段时间,眼睛不行,没有能力百分百地投入俱乐部的事儿。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眯着眼,厚着脸皮给老师发了一封简单的‘信’。
言辞诚恳~~
发完之后,战战兢兢地等待回复~~
这回,我是下了血本了,把家里压箱底的书,王跃文的《大清相国》,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都搬出来了。
全是亲笔签名+印章+日期的版本~~
我的意思是,老师若喜欢,就拿去。老师以路途遥远,地址偏僻为由,婉拒了。
谢谢老师…….
这些天,每次在深夜的时候,看到俱乐部的每个成员发文。王小二的心里,就特别地感动。
我会想到三年多之前,王小二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码字的场景。那个时候,是真不知道为了什么写字。
包括到现在,也是稀里糊涂的。但,还是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并将继续走下去。
这是一份承诺,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给自己的一份交代。坚持以写字为中心,力求做到工作和生活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十年不动摇~~
理论上,三十年,这个数字没问题吧?也就是说,等王小二60岁的时候,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不写了。
我写够了!
我也幻想着,能有那么一天,王小二能从晚上八点,一直睡到早上八点。
毕竟,这几年来,我从没体验过,连续睡12小时,是个啥滋味?
60岁之后,说啥也得试试~~
不过,也不一定,说不好,一直写到进‘锅炉房’的那一天。反正,不着急,还有27年呢……..
急不来的~~
其实,有些东西,当你站在时间的高度重新审视的时候,当你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的眼光去审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没有对手。
上面这句话,王小二送给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以及,所有喜欢看王小二吹牛的朋友们。
俱乐部成员发的文,我每天都会看。目前为止,很少给意见。
原因有二:
1.我自己的水平有限,给不了太多建议。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或写作习惯,我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别人身上。
比如,泡妞,搞女人的事情,我可以写。但,他们未必写得出来。或者说,未必愿意写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丁明的文章,一看就不是新手写的。是不是新手的作品,搭眼一瞅,一目了然。
这与作品质量无关~~
丁明的文,相对而言,逻辑比较强。
红舟的文,有‘科班出身’的痕迹。这样去形容,不知道合不合适?
我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人家的基本功,明显是超越王小二的。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泥腿子,咋比?
我最近新订阅了一些公众号,目的是,想替俱乐部的成员找方向,找定位,找标杆。
比如,咪蒙,月亮。
我的意思是,你喜欢写A类型的文章,那么,你就找一个A类型的大号,研究一下人家的套路,为自己所用。
话说回来,说句小人之心的话,咪蒙的文,我很少看。要不是想替俱乐部成员找方向,定位。
我真懒得看,写得都是啥哇?!
不是说写得不好,而是,内容太狗血了。
还有,月亮的文,一会‘老公出轨了’,一会‘四年没跟老公啪了’,一会又是‘我离婚了’,一会又是‘男人为什么喜欢处女’?
都他妈啥玩意哇?
反正,每看一篇,都有掐死她的冲动。
但,人家的粉丝多哇,有本事,你王小二也像人家那样?
我分析了,像月亮这一类公众号,玩的完全是套路。
1.可能,文章写得的确好。只是,不符合王小二的胃口。
2.把自己包装成某个领域的专家。人家的起点定位,就是专家。这一点,做得非常懂人性。
说白了,她们太了解老百姓对专家的仰视和崇拜心理了。
3.抓住了学生和小白领的阅读心理和兴趣。
4.互推,粉丝内循环。
这么做,的确,是高手。但,也有弊端。就是,文章辨识度太低。
你把咪蒙的文,发到月亮的公号上,或者,把月亮的文,发到咪蒙上,读者是很难区分出来的。
说白了,她们的文章,相当于通稿,发到哪里都行。
相对而言,菜头的文章,是完全碾压她们的。一个是,文章质量。再一个是,文章辨识度。
所以,菜头每次发文,收到的打赏,都是几百,甚至,过千的人次。
但,菜头的很多文章,我都看不懂。或者说,我找不到亮点。很多,我认为写的很普通的文章,别人却叫好。
为什么哇?
这个问题,我首先是自省,认为问题应该出在自己身上。于是,我还特意买了一本菜头的书,专门研究。
结论,很多文章,写得就是不好哇!
当然,你不可能要求作者发的文,篇篇都是精品。这个水准,即便一些专业作家,也达不到。
但,菜头分析社会现象的角度和力度,是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特别是,装逼这块。
我认为,菜头的逼,已经装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不仅和知识储备有关,更多的是生活阅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今年应该43岁了吧?75年,还是73年出生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年龄和阅历这个鸿沟,是很难跨越的。说白了,王小二想写出来40岁的文章,几乎不可能。
火候,欠得真是太多太多了……
但是,没关系哇。
人家比咱牛,这是基本事实,咱必须承认。
接着,咱就要低下头去,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一波又一波傻逼们的讽刺与嘲笑。
我认为,王小二到了40岁的时候,是丝毫不次于菜头那批人的。
当然,王小二无意于评判咪蒙,月亮,或是菜头的文章好坏。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法。
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子,并且,坚定不移地写下去,就是一个好的作者。
但,我还是喜欢聊家常式的文章。这类文章,读起来轻松,作者真的就像是坐在自己面前一样。
不信,你看莫言的短篇,仿佛莫言就坐在自己跟前,跟自己说个故事。
还有,贾平凹的文。
印象中,有一篇,名字,我记不得了。大概内容是,老贾回老家探亲,还是干什么?
写了老家的一些事儿,还写了一些陪小孩子玩的场景。
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浮现出我们村的景象。
这才是,大家手笔~~
这也是,作者的牛B之处。他会把你完全拽进文章中去。
老贾和老莫头的很多文章里,你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华丽的辞藻,几乎全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文字~~
但,仍然让人着迷。
我认为,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拍个马屁,我觉得,两位老爷子的水准,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好的文章,从来不需要技巧,更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对此,莫言深有同感。他说,自从专业写作之后,就再也写不出红高粱了。
这玩意,就跟唱歌一样。比如,摇滚乐,民谣,都不是太注重技巧。
远了不说,就说崔健。你觉得老崔唱歌,有技巧吗?
屁技巧!
但,老崔的作品,仍然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还有,李宗盛唱的很多歌,那哪是唱,分明是念出来的嘛。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大家手笔。
比如,山丘。
不信,你去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