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8种习惯

你知道爱都让我们有些什么样的习惯吗?你知道判断自己是否爱着他人要看些什么吗?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爱有8种习惯》吧。

❤️第一种习惯:慷慨的习惯

慷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我们敞开心扉,以便于我们去给予和接受。这里的慷慨可不是我们所想的捐钱,而且慷慨也不是为了回报。仅仅是因为关爱,想要给到别人爱。

所以,慷慨源自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行为。不是因为一些所谓的获得名声、荣誉的手段。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慷慨。例如我们愿意花时间去照顾流浪猫、流浪狗;愿意花时间去养老院看老人;愿意花精力去福利院陪孩子……我想,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慷慨的行为,大家都能有发现。

那如何养成慷慨的习惯呢?

①首先是要打破恐惧,在我们担心自己受伤,或者真的受伤时,我们可能不会慷慨。在我们自己的处境都给不了自己安全感时,我们很难对别人慷慨,所以我们要告诉自己:我是被爱着的。被谁爱着呢?天、地、大自然、宇宙、父母、亲朋好友……

②每周一次,列出值得感恩的五件事或者经常写一写自己拥有的东西。像是爱呀,健康呀,自由呀,各种资产呀等等。

③脑中设想一个自己讨厌或不喜欢的人,然后给他爱,祝福他。

④每一次聚会结束时和每一个人表达感激。

⑤每个月捐赠10%的收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没有足够的金钱也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⑥对别人表达出的善意表达谢意。

❤️第二种习惯:静默的习惯

也就是每天花个十几二十分钟静坐一会儿,保持正念(对当下这一刻不加评判的,有注意力的觉知,即此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所有习惯中最重要、最基础的。

学会静默有个前提: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忆。可以用受害人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人生,例如我的人生太惨了,小时候被父母忽视,长大了还遇到各种骗子……

用英雄者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人生,我小时候虽然过得挺可怜的,但是我还是努力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早早出来上班,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

不管是受害人的角度还是英雄者的角度,其实都会给我们带来恐惧,而最好的方式是用学习者的方式来描述。如从这个挫折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这样的方式才能使我们进入静默的状态。

静默的步骤:首先是要反复练习;其次是回想一个宁静的场景和画面;最后每天坚持十分钟。等到我们能笑对过去的伤害,能原谅他人时,就达到了静默的状态。

❤️第三种习惯:求真的习惯

咱们可以不说话,但尽量不要说假话,保持真实的状态。

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

①静默,能做到坦然面对自己的良知

②自问:真正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的,我的真理是否让我排斥他人,排斥他人的真理并非真正的的真理。再问:这个真理是否给自己带来冲突,让自己痛苦。

③坚持真理的人未必不恐惧,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努力去做——行所当行。

❤️第四种习惯:坦诚的习惯

需要先静默再行动,让自己内心中的恐惧转变成爱,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听取他人的解释和观点。

具体方法:

①想想哪些人际关系让你一想起来就觉得紧张,再思考哪些是因为自己不够坦诚才让其这么一直持续下去的。

想想能否用坦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与之进行一场关键对话,树立共同目标,讲出自己内心此刻的感受,然后希望对方在自己的配合下做出改变。

②反省自己的动机,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出自善意。

③在与他人坦诚之前,先用纸列出对方的优点,以让自己保持客观友好,而不是恶意诋毁和批判。

❤️第五种习惯:游戏的习惯

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恐惧和病情,所以保持一些童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如果不能进入游戏的状态,心态不够放松,就会肌肉僵硬,酸痛等。

如何让自己拥有游戏的习惯呢?方法如下:

①以学习者的心态面对人生,不怕失败就能没有恐惧;

②观察自己的肌肉结构,发现自己不放松时,学会幽默和自嘲;

③多和孩子在一块儿;

④多参加各种活动,聚会、年会等。

❤️第六种习惯:宽恕的习惯

没有宽恕的人就没有未来,那要如何学会宽恕呢?

①静默;

②列出宽容清单,从一个最简单、最容易的开始;

③把需要自己宽恕的人想得好一些;

④发表宽恕声明,让对方知道你宽恕了他,可不代表宽恕后就要做回朋友或者是亲密的关系,而是可以做路人,只是通过宽恕让自己宁静。

❤️第七种习惯:慈悲的习惯

慈悲是为了帮助别人变得更好,所以原则就是无条件的爱。真正的慈悲是没有恐惧的,所以没有私欲的人也没有恐惧,也能做到慈悲。

慈悲的方法:

①静默;

②回忆自己被他人慈悲对待的场景;

③多参加表达慈悲的活动;

④对自己好一点;

⑤关注身边的人都有什么梦想,尝试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

❤️第八种习惯:社群习惯

多参加正能量的社群,学会交流和倾听,保持独立思考并尊重不同。和别人一起进步。

总得来说,这八种习惯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习惯,也是为我们奠定美好人生的习惯。你有这些爱的习惯吗?没有的话,我们一起来培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