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西方家长们已经把处理孩子的各种情感纳入养育子女的日常任务当中。
如果这时你正在录演讲打卡视频,录了很多遍,总感觉不是很理想,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录最后一次的过程中,突然你的孩子们打开你的房门,尖叫着在房里跑来跑去。这时你会不会大声吼道:“真烦人,你们都给我出去,听到没有,没看我在打卡吗?”这个就是控制型的妈妈。
而放任型的妈妈面对同样的状况只能哀声叹气,也不理会,感觉孩子玩的开心就行,要不然能怎么办?然后无奈地只能再重新录。
这两种类型的妈妈通常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控制型妈妈也许能够一时控制住孩子们的行为,但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放任型的妈妈则是“无为而治”,等到孩子的精力发泄完毕,自然就消停了。然而,不管这两种处理方式最后的结果如何,它们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了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失去这种亲密关系,意味着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很难体会到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无法在家庭中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自然就会跑到家意外的地方去寻找,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引起许多严重问题(如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等)。
看到这是不是大家已对号入座了呢?我自己就是控制型的母亲,虽有三个孩子,但对待大女儿就是那样严厉,总会放大她的缺点,看不到她的优点,回想孩子平时的行为习惯确实是让她感觉不到家的温暖,我对她的爱,所以她总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要出去,不愿呆在家。之前我还总不明白,以为孩子贪玩,现在终于明白是我们当家长的问题。
所以要学着做一个情感引导式的妈妈,学会用同理心,带着理解和包容去和孩子沟通。我相信虽然这对于我很难,但是只要意识到这点,让自己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