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知是水土容纳了人,还是人吸收了水土,二者气质融会贯通,成为彼此的依赖和托靠,比如洛阳人之于烩面。
每每随着广播响起:列车即将到达的是洛阳车站,停靠时间...........我的心似海洋一般激荡,候车室的外面必定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在等我。因为有人等,旅程变得不再遥不可待。在人群中相互寻找打量,待接上暗号后,必定先微微一笑,叫声:郅小静,然后拎起我的行李到停车场。上车后第一句话:你想吃啥?我必回两个字:烩面。
据说烩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产物,说是有一个厨师活好了面要擀面条的时候,突然空袭警报响了,日军飞机来了要轰炸,这时候厨师只好和大家一起去防空洞躲空袭,等回来的时候面已经有点发酵了,不适合再擀面条,但是又着急做饭,厨师灵机一动,弄成了面胚,扯开了就直接下到熬好的羊肉汤里了,食客们吃了以后,纷纷表示赞赏,就形成了初期的烩面做法,后经过多次改良,又加入了海带、青菜、粉条等多种食材,就形成了现在的烩面了。
来西安11年了,依然吃不惯棍棍面和拌面,总有种吃进肚子不消化的感觉。老爸老妈吃了西安的泡馍之后,评论么有咱们家里的羊肉汤泡馍好吃。洛阳的小吃大都以汤汤水水为主,羊肉汤、驴肉汤、牛肉汤、小碗汤、胡辣汤、羊肉烩面、糊涂面、浆水面、洛阳水席,有汤有面食,既能充饥也有助于肠道消化,一晚精华全在汤里。
羊肉烩面具体做法:
1:熬汤
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
2: 和面
面稍微软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和一次,一共和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不然面没劲儿;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拉成长条;
3.烩面
将面条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即可。
一碗面经过时间和工序上的打磨,才有了入口即化唇齿香的感觉。久别的游子,回到家中,一口面一口汤,打通任督二脉,疲倦感一草而光,就是得劲。因为是自己最亲的亲人,熟悉我的脾气和味蕾,一再容忍和陪同我吃碗烩面。而遇见其他的朋友亲戚乃至老妈,便是以饺子、土豆大盘鸡、各种大肉大菜迎接我的归来,可我真心想吃碗烩面。所有的肉菜,哪里都能吃到,而洛阳烩面这个味道到了别的地方未必还能保持原汁原味,就像魏家凉皮到了洛阳被本土化。在西安的日子里,我留心去寻找街头巷尾的烩面馆,几乎很难有它的身影,地域还是其他原因,洛阳烩面终究没在西安得到生存和发展。
车站常接我的那个人,现在去了另一个城市,仿佛从此别离了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