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之类的,[小自私心理]我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受点自己影响,会钢琴、会舞蹈、会画画……
——我有点封建思想。
笑啥?要是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想学习这些东西没钱都是难事,小小年纪不读书也只能游手好闲过的一辈子。特别是封闭式的村子,邻里言语多,孩子成长起来骨子里也没有什么自尊感。
——我也被这些思想潜移默化了,但却又是我生活环境中的现状。
小时候,我曾在一个访谈节目听到了一个故事。那时候我连‘羊’都不知道是何物,就是觉得有趣。
故事内容:主持人曾跑到贫困山卡拉采访一个放羊娃,他的梦想是什么?
放羊娃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大群羊等长大以后卖了,娶个媳妇,生一大堆娃娃。”
记者问放羊娃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干什么?
放羊娃说:“要让自己的娃娃养一大群羊等他长大以后娶个媳妇,再生一大堆娃娃。”
记者听到这样子的答案沉默了一会,就离开了这个山卡拉。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没有基础常识的人,选择有时候就已经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影响。
我没说不读书的人没用,毕竟不是每个人出生的环境都是尽人意的。
我觉得读书不是没用,关键是读书了要用上去。
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读个高中和多年前的初中生差不多。以后就会发现很多技术性的工作都是文凭很高的现象。 这不奇怪,全民文化素质不断上升,也是文明发展的体现。 换个角度想,当所有工人都是大学生时,那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会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为什么那些不读书的人,有时候能力比读书多的好呢?
我的回答: 这种人并不多。
其实这种人他也一样需要知识,只是他需要的知识不是自己拥有,他没有的,他请有的人来用他的知识来满足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素质普遍比没上过大学的素质要高,只有极少数的素质差,知识层面来说大学生专业知识积累还是不行,研究生以上才算入门。而社会经验来说大学也算是个小社会,不像高中主要以学习为主,而缺少对社会的认识,大学生大学四年也是对社会初步认识的过渡四年。
知识是什么?
——我认为:知识是有直观的、 也有客观的 , 是一个不断积累总结的过程。
知识是不能否定实践的必要性的,也不能用实践的必要性去否定掌握知识的必要性。
其实我不喜欢争来争去什么问题的,我喜欢自由简单的小生活。
读书也不是像白痴书呆子一样就行,要带着脑子思考问题。这个实则本质上是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其实我也想像放羊娃一样,平平谈谈的度过这个人生。我也好想要一个有足够安全感的地方。普普通通的……
你说:其实我就想过一个很普通很普通很普通的生活,找个老婆生几个娃,开个小吃店餐饮店……娃长大了就让他(她)当兵然后和老婆白头一辈子就行了。
——好心动。但我却不是你认识的那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