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真的好吗?


01

最近有位家长找到柠檬,说她的孩子很乖、很听话,老师和同学也喜欢他。

但在学校中的学习又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他上课时总有些走神;一遇到难题,不管怎么教都不会;

老师让孩子们提一些活动想法时,他总是想不出;

甚至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老师想跟他谈谈上课走神的问题,但因为临上课了,所以说“待会再找他”,结果他却乖乖地在老师办公室等了两节课,一直到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才知道。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从表面来看:

走神可能是注意力有问题,难题不会做可能是思维拓展不够深,不知变通可能是想象力不够;一直等在办公室可能是他太听话。

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其实是——不会思考,尤其是不会自主性的思考。

这个问题在“乖”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因为“乖”意味着顺从、听话,听话就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乖”久了,自然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乖孩子是在等别人给他答案或者指导他该做什么,如果没有指令,他就一直“乖巧”地待在那里。

即使有时候看着在思考,实际上思维并没有张开。

也许家长觉得孩子就是偷懒,这不是问题。

但不怕孩子偷懒,就怕孩子不思考,思维懒惰,这对他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没有益处。


02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或许有家长说:

“孩子不乖了、有主见了,也就会思考了。”

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压根操作不了——

有主见是会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会思考的原因。

一味的培养孩子的主见,而没有思考能力,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无知而任性的熊孩子。

想要改变孩子思考懒惰的情况,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有三种:外在信息偏好、内在表征偏好、以及评估偏好。

但每个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方式:

比如视觉、听觉或者感觉。

像案例中的这位孩子,他从外在到内在以及评估都偏向于感觉方式,即偏好操作与指令,所以外在层面,没有指令时,他都不知道做什么;

内在会表现为他面对很多问题时,常常会头脑一片空白;

在评估层面,他找老师老师不在,我该站多久,接下来怎么办,他一无所知。

第二个维度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它以维度一为基础的:

大脑作为身体的指挥家,是通过感受来接收外界的信息来判断周围的情况,然后指挥身体作出反应。

我们对外界的身体感觉有听觉、皮肤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各通道都畅通,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就越敏锐。

比如你只看到火可能不害怕,但感受到火快烧到自己的温度,那你就会害怕了。

案例中的孩子属于偏好操作与指令,没有通过视觉等其他通道接受信息。

所以听到老师“待会找你”的明确指令,他就到办公室等着老师。

当老师不在没人给他发指令时,他自己也无法想象出“老师不在,我可以先回教室”的画面,只能干等着……

可能正是因为孩子的偏好,需要听到指令才会行动,一开始让家长和老师很省心,觉得他很乖,也就没有注意到他的单一方式造成的问题。

久而久之,“听指令”就变成了“懒于思考”了。

另外,因为接收到的信息太少了,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成年人给出的知识,自己缺乏知识与技能,也就更加依赖成年人的指令了。

所以这样的“乖”孩子,和那些调皮的孩子相比,就显得死板、缺乏灵气。

如果你想要阅读本篇原文,可以关注我们的专属教育公众号【学之道讲堂】回复关键词【乖孩子】就可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49评论 2 14
  • 大家早上好!今天2月22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初七。 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你要相信,最好的尚未到来。即使生活给你一千...
    Kingofcool阅读 1,157评论 0 0
  • 有那么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坐在树桩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树桩边的草地上放着它们的竹筐,竹筐里面是兔子们最爱吃的:青草、...
    有趣无悔阅读 5,912评论 7 6
  • https是一种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在TCP层与HTTP层之间,增加一层security sockets ...
    weiweiyi阅读 3,777评论 0 0
  • 今天是新生报道的第一天,我和孩子一起来到了初中会议厅,听了陈副校长的演讲,让我们做家长的懂得了要让孩子做好第一步,...
    李硕爸爸阅读 3,5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