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王先生在手机上看一个学习软件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已经21点了,老二睡觉的时间该到了,我就催促王先生赶紧收拾一下东西,上床准备睡觉。
睡前还得给老二讲故事,所以时间很紧张。我喊了王先生几遍,他没理我。我就非常生气。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我们约定好了,下班回到家尽量不碰手机。全身心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游戏和陪伴上,可他失约在先,我喊他他又有理由,
“刚吃完饭歇会儿,大周末的催什么催”,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大条的人,心里没急事。
我可不是那么想的,软件学习那件事,我和王先生一样,也每天有目标分数,我每天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基本不在家学。倒不是我有多自律,只是被王先生反衬的。我巴拉巴拉说了王先生一顿,也没管他高兴不高兴。
两个人相处没必要藏来藏去,既然对方没意识到,我就要说出来。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不到最后时刻绝不交作品,是因为他们每天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一个细致的规划。
规划一天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是最直接的安排。也可以把一些突发事件纳入计划,利用空余时间也能把问题解决了。我是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我的规划:
1.早6点起床洗漱。
2.早6:20-----7:20跑步十公里。
3.陪老二晨读3-5篇故事。
4.早8:30到单位吃早餐。
5.早9:00开始上班,列出一天工作计划,按轻重缓急排列好,做完一项拿笔勾划掉。一般周五列下周周工作计划,月底列下月月工作计划。每月月总结是次月5号进行。
总结一般是列举一月来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包括外部肯定和自我肯定。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等等
6.上午10:30学习软件计划利用零碎时间完成一半。
7.一天喝3000ml水。上下午分别1500ml白开水或茶叶水,保证自己不能因为跑步而不缺水,北京天气干躁,大量补水也是有益的,因为女人都是水做的。
8.中午午休时间,彻底完成学习任务,看老大学校老师在微信或通知中要求,关注一些公众号,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做好生活服务保障,每周有两天超市买菜水果等日用品。
有一天是瑜珈时间,跟老师练习60分钟,保证自己身体上,健康上游刃有余。
9.下午2:00——4:00完成手头工作。
10.下午4:30——5:30查漏补缺,完成的工作全部划勾。
11.6:20下班到家,做饭。照顾孩子。带老二做游戏,搭积木。陪老大一起写作业,梳理学习。
看我的时间被清晰划分,那一整天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一件事完成后做另一件事。瞬间,就把一整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做事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做起事情来也会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