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内容来自张霖老师:
跟顾老师的相识还是我在杂志社负责机构对接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跟顾老师接触过几次。之前我对教练技术略有了解,但是更多的感受是针对自身的回顾与梳理,感觉落地性不强。具体对接到工作当中,怎么提升自己的效能,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跟顾老师接触了之后,推荐了几位HR伙伴参与了顾老师的公开课,反馈不错,本来很想继续学习,但是接手了全国市场活动的工作,每周都在全国各地搞活动,跟顾老师的联系也就仅限于微信朋友圈的关注了。
今年七月,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从杂志第三方到企业甲方的转变,再到两家企业衔接的间隔阶段,我终于可以喘口气来找顾老师学习Ctt效能教练的课程了。虽然没有赶上顾老师直接授课,是联想的段良芳老师分享了两天的自我效能突破的初阶课程,但是收获颇丰。以下一一回顾:
一是上课的形式,因为是小班化教学,我们分三个组,每组4人,总共12人。因为人数少,大家的交流和探讨更加充分。教材和课件相对简单,更多的是需要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我还能清楚的记得大家借助赋能登山模型,挨个上台分享自己的未来工作规划。一方面是自己对未来的梳理和规划,另一方面也是跟别人交流,学习的过程。我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楚了很多,特别是在当下那个阶段,刚刚经历企业内部的一场血洗风暴,自己走的很不甘心,同时自由两个月之后重新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和领域,对未来充满充满了很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我自己的梳理,一下子明确了我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分解到季度、月度、周的计划当中。这个是我认为效能教练最落地的地方。
二是认识了一帮爱学习的朋友,特别是我的学习搭档小米妈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跟她在那个无声作画环节,需要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跟搭档你一笔我一笔来画出一幅有主题的画来。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形式的训练。刚开始不知道对方想什么,不过随着画面内容的增加,慢慢的我也跟上了对方的节奏,能够把画面的主题描绘出来。这个过程中,其实融合了很多团队信任和协作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自我赋能、唤醒卓越的过程。现在我负责满满大学的技能学院,新的团队,新的伙伴,需要大家快速融入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我完全可以复制这个训练,让团队的配合更加完美。
三是后续60天的小打卡,写出自己的丰盛日记。刚开始,我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不就是每天写一些自我激烈,自我赋能的话语么,小菜一碟;但是真正开始了,一天、两天、三天、一周、两周,到第二十天的时候,发现自己尽然不知道该写什么;发现不是简单的去写一些东西,而是要去用心去发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这个当中我有两次忘记打卡了,突然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工作再忙,家里事情再多都不是借口;真正做到自然,让能量自我聚焦,是在三十天以后,能够坚持早到公司,用效能手册和工具来梳理自己今天要做哪些事情,哪些是我的小青蛙;晚上加班再晚,洗澡后睡觉前,用风干头发的时间,来写丰盛日记。
60天很快,马上要结业了,趁着假期,做个自己的总结。Ctt效能突破的三把钥匙以及手册,还有丰盛日记,看似很简单,但是坚持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效能确确实实的提高了。我现在已经能够适应互联网公司的各种快节奏和各种忙而不乱。感谢阳菌老师,感谢顾老师,更感谢一路走来的各位爱学习的伙伴!
让我们在效能提升的路上跟着顾老师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