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很长时间没看言情小说了,所以心血来潮买了这本书来看看。跟我的爱情观有些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哪怕受伤也不能错过,而我不是这样一个勇敢的人。比起麻木中的谨慎,我更喜欢激情中的疯狂。似乎我还是很胆怯,激情也没有,疯狂更加谈不上,麻木地过了这么多年,而且还在继续着。
嘉布丽埃的初恋情人与自己激情过后回国了,自己没有按照约定去见面,然后他成了警察,父亲是个艺术品大盗,多年后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虽然她是后来才知道的阿奇博尔德是她的父亲,她也不想失去任何一个。
1、爱情观
马丁到美国进修,在夏天,图书馆的门廊下邂逅嘉布丽埃,对她一见钟情,并给她写情书告白,短暂的快乐时光之后,马丁回国了,但是慢慢的嘉布丽埃就不理马丁,终于在忍无可忍时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并有一张到纽约的机票,相约咖啡馆。而她没有赴约,他为此放弃了成为一个小说家,成为了警察。
当时嘉布丽埃是有男朋友的,那么马丁就是第三者。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只有十天,虽然短暂,但是与相爱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甜蜜的。我断然不会这样,如果我爱上了一个有男朋友的女孩子,我会一直等她,直到最后希望成为绝望。遇到喜欢的人我往往胆怯,从初中到现在,我都没有跟任何一个我喜欢的女生交往,尽管我谈了三次恋爱。我初一时喜欢一个女孩子,我就老爱跟她说话,最后她厌烦了我,到了大学却经常找我聊天,她是我整个中学时代的女神,六年了,我没有跟她说起过以前喜欢过她,现在做朋友也是很好的。
喜欢一个人可以,做第三者绝对不可以。
2、婚姻
书本里没说结婚这个字眼,爱情修炼成正果之后结婚是必然的。嘉布丽埃没有赴约,一方面她要在医院照顾母亲,一方面她认为马丁还不够成熟。不能因为激情就误以为是爱情,不能因为疯狂就踏入婚姻殿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婚姻那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我不想太早结婚,年轻就应该多经历一些事情,多看看风景。在这个不成熟的年纪,是不能结婚的,至少要在25岁以后,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我认为这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多爱过几个人才知道哪个人适合做妻子,哪些人适合谈恋爱。
3、抉择
在父亲和初恋情人之间做选择,无疑是问妻子和妈妈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一样的性质。如果人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让上帝做裁判吧。在最后的虚幻的故事里面,她的父亲让马丁活了下来,尽管这是虚构的,也是感人至深。换做是我,我很有可能会逃避,一个都不选,退出他们的生活圈。这很显然不能解决任何的实际问题,只是一种自欺欺人。选择父亲意味着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爱人,余生都在思念中度过,选择了爱人意味着失去了父亲,这个行为是不孝顺的,可能愧疚一辈子。
还好,上帝会做出令人心满意足的决断。
4、父爱
一切的追逐都是父亲为了考验自己的女婿,考验他是否是一个真心爱自己女儿的人。父亲多年来一直雇佣私人侦探打听女儿的生活细节。他心里也知道马丁是她唯一爱的人。后来他不断地弄出动静让马丁来美国,不断的考验他,第一次交手就戏耍马丁。让马丁更加有兴趣来了解他,在女儿的住所,跟女儿说出口多年来没说的话,马丁追逐他到了金门大桥,两人从桥上跳下去。最后跟嘉布丽埃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一场特殊的局,是一个父亲能为女儿做的一件轰烈的事情,这是特殊的父爱。
5、情节
各种评论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全书写了爱情,主要是想写爱情,过多的情节去描述侦探推理追捕。然而,最多的还是孤独,侵蚀一切的孤独。虽然想以后两者来映衬爱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完美的结局来收场,让人长舒一口气。相比之下女主角父母之间的爱情却更加感人,尤其是共同走向死亡,这情节让很多人泪流不止。
6、个人总结
读了一遍觉得有点奇怪的感觉,似乎作者瓶颈时期的作品,或者是我正处于这个时期。法式浪漫主义,很多人向往,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过多的描写这样的浪漫却反而让本来平淡的情节更加没有新意甚至显得浮夸。买书的时候还是不能只看评论什么的,畅销书不一定是内容非常棒的书,宣传做得好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