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不了的创富课》品牌的“情感定位”

1.还记得我唠叨了好几年的品牌三部曲吗?

1. 劈开脑海;

2. 补充记忆;

3. 品牌升华。

什么是品牌升华?就是说,这个品牌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品类去解释了,而代表某种形而上的情感。想想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当然等于“可乐”这个品类,这个品类干脆就是他们家发明的,可是,你冷静下来想想,可口可乐的成功已经不是“品牌即品类”这个原教旨“定位理论”所能解释的了。对于太多人来说,喝可口可乐是一种情感,这个饮料象征着某种欢快、激情、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的精神。请问一下,还有哪种饮料,能和这些正能量的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理,耐克用原教旨定位理论来解释,只能解释到运动鞋的成功,但事实上,很多不怎么运动的人也都买耐克,哪怕买完后放在家里搁着,因为耐克一句“Just do it”的背后,是对“超越自我,想做就做”精神的渴望与追随。

从奔驰、宝马到LV、爱马仕,从拉菲葡萄酒到哈雷摩托车,都无法用品类来解释其品牌的价值,因为它们都是人们脑海中某种情感的寄托。

事实上,小米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品牌升华。

对小米的核心用户群而言,这个品牌代表着极客精神。我随便去小米论坛看了眼,一个我根本不感兴趣的技术帖子,都有一两万的回复量、一二十万的点击量,这群人会狂热到整夜争论一个细节……你真以为这些人仅仅因为小米价格实惠才买吗?

哈雷如果把情感寄托剔除,就是一辆噪声巨大、费油不环保、速度不够快、小故障多且造型老旧过时的摩托车,但是,在死忠哈雷迷心里,这是“哈雷精神”的特征,是刻意这般的!你想谈谈哈雷摩托车的“瑕疵”?他们会傲慢地盯着你的双眼:“抱歉,这不是摩托车,这是哈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