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东坡先生的印象,在他潇洒的文字里。如“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何等的飘逸洒脱。在我心绪黯淡的日子里,一直靠着这些诗词聊以自解。
前日在朋友书房,看到林语堂先生著写的《苏东坡传》,欣喜不已。细读,心潮澎湃,写字记之。
东坡先生在我心中为千古第一男神。
原因有三:有才有情有趣。
除了这三点还有其他三点:有胆有识有义。
作为一个小女子的偶像,前三点已然足够,作为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大政治家,后三点让他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了最璀璨的那颗星,虽然遥远,但永远给人方向和光亮。
有才~东坡先生的文采古今少有,流传下来的诗文有2700多首。其中不乏千百年来人民耳熟能详的句子,《水调歌头》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先生不仅文才旷古绝有,画才亦了得。他在被贬黄州时,在城东郊盖屋耕种,酿酒吟诗,与后来有名的画家米芾共同切磋画技,开了中国文人画之先河。
对于建筑方面他在任杭州太守期间,疏通了全城居民用水的地下输送管道,还治理了西湖把西湖的淤泥筑成了堤岸,被后人称为“苏堤”,与“白堤”齐名,共同被誉为西湖的双眉。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也。
有情~东坡先生不仅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更是感人至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亡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为七年未见的兄弟子由临别所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曲年年岁岁,每逢中秋皆被世人传唱。
有趣~东坡先生被贬黄州,生活艰难。他用当地便宜的猪肉浇酱油,再加一点点的水,用文火炖煮,发明了现在还在流行的“东坡肉”。在阳羡,他爱茶如痴,专门设计了一种烧水的壶,被后世誉为“东坡提梁壶”。流放雷州,他发明“烤羊脊”,和朋友通信时他笑说这种吃法好吃得让狗都愤恨。
他由于不苟同王安石的变法,几经宦海沉浮。而他生性豁达,敢于仗义执言;悲天悯人,始终造福一方。密州沿途救助孤儿,黄州破除溺婴陋习,杭州开创公立医院。无数次被贬,无数次沉浮,却始终不忘初心。最后皇帝为他平反,却于回朝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苏东坡死后,有杭州某寺院的主持说:在苏东坡为杭州太守的某个夏日,他在竹林里脱衣而眠,其看见先生背上有七颗黑痣呈北斗七星状。想必东坡先生是那天上星宿下凡,在人间走一遭,完成他的某个使命。
世事千年,究竟真相如何,人们不得而知,而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如此真切、生动、饱满。在他的传奇里,携裹着儒家的责任道家的自在佛家的慈悲,一如中华文化的丰富精彩碰撞融合升华。
一卷在手,看其岁月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