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到香群分享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场景。香群分享了她们母女的对话(见后面)孩子的话语传递出孩子的感觉,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害怕、无助、委屈。好在孩子会表达,有多少孩子有这种心理,却不会表达,从而被成人贴标签,带着这种标签活上一辈子呢?好在香群上智慧父母课了,能与孩子同频,能顺着孩子的情绪或感受,让孩子把话说出来,从而发泄了情绪,找到了办法。有多少父母不仅不能与孩子同频,还强行否定孩子,会给孩子贴各种标签,让孩子长期处在委屈、孤独、无助的感觉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心理能健康吗?10岁前还能忍着,10岁以后随着身体的成长,心理的成长,孩子会逐渐叛逆,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以前是乖的,怎么到了初中就这么叛逆,甚至在初中没有处理好,到了高中更闹心。
其实教育孩子的关键期在0-7岁,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7岁没有陪伴好,7-10岁还是没有觉察到问题,过了13岁基本很难纠正。但是没有远见的父母,会认为小的时候不用理会,等孩子上小学了再说。或者认为不用教育,放养就好。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般都很难了。但是即使很难,父母也不能放弃,因为除了父母,孩子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孩子出了问题,要改变,根源还在父母。父母变了,孩子就好了。但是这个原理一样得到了很多父母的质疑。很遗憾,在父母的质疑中,孩子一下子就到了18岁,变法定的成年人。这个时候事情变得更复杂。
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难道父母随着孩子的出生,天然就会做家长吗?不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可以成为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不学习教育原理,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跟着感觉走,教育好孩子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
为香群的孩子感到幸福,因为她有一个爱学习的妈妈!
以下是香群的分享:
早上7点钟帮欣妤穿衣服(由于现在早上还是天冷,穿衣的事情还是大人代劳),在穿的过程当中,她说“冷”,当下的我没有接她的话,只是很小声的说了句“其他的小朋友都自己穿衣服了”。当我说出来的下一秒,她即刻大哭起来。并且质问我“我都不想发火的,你为什么要说这个话,你说很快不就好了吗?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好当下的我并没有被她的情绪带偏,而是即刻向她道歉“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说这个话。” 但是她还持续在情绪当中“如果你不想帮我穿,你可以叫我自己穿,你为什么要这样。”
“好的,妈妈知道了,明天宝贝就自己穿,宝贝真棒!”
“可是,我起不来怎么办……”
“妈妈会提前叫你,妈妈相信你。”
她还继续在哭“爸爸昨晚一直在说要我一个人睡,奶奶也在说。今天早上你又讲这些话,你们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我很害怕。”
“没关系,你自己选择,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离开爸爸或者妈妈睡的。”
“你知不知道,我好难选择,我不想一个人睡,但是又不想你们大人难过”
“没事的,宝贝。等你做好准备了再告诉妈妈,妈妈没有要你明天晚上就单独睡。”
如果不是昨天学习回来,身体还拥有那么高的能量,我想我有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一定是压迫和她讲道理,甚至大发雷霆。不会静下心来好好和她沟通,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原来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看到的表像那样,孩子的心声需要倾听,她的内心有事情,她需要一个点来发泄和倾诉,她需要被尊重。但是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我们家长的不足。由于溺爱,担心、害怕。导致于她现在还不能很好的独立。所以当事情发生的当下,我同自己说,真心需要改变了。
鲜芹分享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