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拥有一个丰盛富足的人生?
李雪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给我们释疑,《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可谓是列举了很多她亲身的经历和她发现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一一说明了很多的事情的源头。说起来也是挺简单的,就是我们心里要得太多,可总是得不到积极的反馈,以至于我们陷于匮乏感之中。就是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固定了,以至于我们都没想过也没办法试着跳出这个圈子,只能坚定不移地把条条框框的内容实践到底,直到“预言”实现为止。
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我总是在怀疑这本书写作的目的与作用。有些地方我甚至觉得这只是这个作者想把自己的想法自圆其说,以此来赚取自己的一份财富而已。
遇见一个人,首先要遇见自己,才能由自己感染别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疗愈自己的过程。
可能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从小的经历已经固化了我的心灵,使我脑子里面有着严重的限制性信念,以至于我看到什么都是给自己限定了界限,并不遗余力地用这个信念去证实对应这个信念是何等的正确的。
但是我反思一个问题,作者的论点是孩子是天然知道该怎么处置自己的欲望的。那我,作为一个母亲,当我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孩子依然嚎啕大哭需要亲密的照顾,当我存在心理严重问题之时,孩子的欲望如何处理,我的欲望如何处理?再有,在当孩子提出需要看电视的时候,我并不需要给她设定任何的界限,而是给她一直看,只需提醒一句,到X点就要关闭电视。这样的建议,作用到底有多大?我没有实践过,不知道效用有多大。而单从无节制一直看电视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会抓狂。也许作者的论点有用,我想请问,所需耗费的时长是多久。如果说,无法测量,只能耐心观察,自我内心觉察,那真的是挺考验一个人的耐受力。而且还是需要人没有疯掉以前还能保持这样的耐受力。
回到问题的最初,怎样才算是拥有一个丰盛富足的人生。作者说,必然是让爱的流动,消除限制性信念,诚实地回应,无条件的给予。让在人体内的能量流动起来,让爱环绕着我们。要做到,无念之愿,无为之为。说起来挺禅的。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的专家,应该是崇尚科学的。科学,不应该是循证科学的吗?可让她这么一说,似乎变成了信仰梵音的佛学理论了。
我的世界很狭窄,我的阅历也不丰富。单凭我现在的水平和能力都不足以理解作者阐述的理想。有些内容甚至我认为都不能再深一步探究下去的。也许,我只有不停学习,才能有进一步的理解能力,前提是,作者的理论是无懈可击的真理。
诚然,作者说,丰盛富足的人生应该要精神物质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只有心灵的丰盛,才会有无穷尽的财富追着跑。也许是对的,毕竟有些人真的穷得就剩下钱了。既然如此,心灵的栽培还是要有的。不管怎样,对待孩子,还是温和点吧,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