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2日,实到10人。
一. 景凤推荐大家有空浏览月好从凤岗诗社带回的画册和《凤岗排屋楼》,及乔哥留下的陈残云著《香飘四季》等书籍。
二. 学习了三首古诗
袁枚的《苔》二首
朱熹的《观书有感》。
三. 商量6月初去襄阳等地旅游事项。
四. 中午去中山路老字号品尝烧鹅濑粉。
苔(二)袁枚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全诗文笔自然,通俗易懂,但又不显直白,颇有情趣。前两句便是“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渠”字在这里就是“他”的意思,这两句直译过来就是,“各自有各自的心情在,随他是爱暖还是贪凉”,由此之中便可见诗人随性自然的态度,万事皆有态度,万事皆有理由,万事皆可接受。所谓存在即为合理,看得惯的,看不惯的,又何必去过于纠结执着,不如都道一句“随他吧。”
之前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如果多问一句“关你什么事”和“关我什么事”,就会少很多麻烦,虽说没必要这么极端,该热情的时候咱们还是应该热情一点的,但也得承认,这其中确实反映出一定的道理,就是我们在世界之中,到底是一个“参与者”还是“旁观者”,两种不同身份的随时转换,便带来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这两句读来,让我甚是感动。这个感动不是说让你哭得稀里哗啦潸然泪下的,而是心底里那种不经意的触动。有时候一些文字的排列组合就是美,我们大多都有这种体验,看了一些东西,虽然有时候不明其意,但就是觉得写得好,在我看来,这便是好的文字词句的一个标准。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青苔、红叶都是无心之物,此刻却互相询问对话起来,“什么是斜阳啊?”全然一派孩童面孔,天真自然。青苔生于阴凉湿润之地,而红叶则需要在阳光中伸展,青苔不曾见过斜阳,红叶又何曾适应的了阴湿连绵。这里诗人的情感,无所谓是对青苔不曾见过斜阳的庆幸还是惋惜,而是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身份将这一情形写得生动自然。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无所谓谁的环境更好,不过是在这世间觅得了一方适合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