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事,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你


昨日午饭后,原本计划着趁着节日去看看外婆,在简单收整后准备出发前,女儿叫住了我,说有事要跟我讲,还逐渐带着哭腔。意识到情况不妙,心里翻腾着各种各样她可能遇到的事情,焦急和担心之余,但还是在嘴上强装淡定地告诉她:“不着急,坐下来,妈妈听你说。”

在一阵前提(你别告诉别人等)下,她渐渐拉开自己的右手臂,露出几处血印,是被猫抓破的痕迹。止不住的哭泣,委屈全部涌了上来,我顺势抱住了她,一边安慰,一边心疼,搜索应急处理办法 ,她的情绪也渐渐缓和下来。在用肥皂水大量清洗,再到用碘伏消毒,最后跟爸爸一起带她去医院打狂犬疫苗,最终丫头的脸上才慢慢舒展出笑容。

等这一切结束,女儿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我问她:“遇到这样的事,怎么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我和爸爸是你最亲的人呀!!!”丫头当时的回应是“因为我怕打针。。。”

孩子遇事不愿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是许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的心理压力、对父母反应的担忧,或是亲子沟通的障碍。因为每个家庭对待孩子遇到事情,家长的反应不同,导致孩子自我做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当女儿这次被猫抓伤,从告知我情况前期,我想她是自己有过很多的心理活动,害怕,疼痛,再到要面对他人的态度,庆幸的事,我们家有她信任的人,可以让她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分担她的委屈。以下是一些建议,看看能不能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1. 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过度反应:孩子不愿告诉父母,可能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备、失望或过度干预。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避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或愤怒。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遇事可能会先尝试自己解决。这是成长的一部分,父母应给予适当的空间。

2. 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倾听而非说教:当孩子愿意分享时,父母应以倾听为主,避免急于给出建议或批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安全的倾诉对象。表达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支持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的小事传递这种信息,比如在孩子遇到小挫折时给予鼓励。

3. 改善沟通方式避免质问:不要用“你为什么不说?”这样的质问语气,而是用“我注意到你最近有点不开心,想和我聊聊吗?”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父母可以适当分享自己小时候遇到类似问题的经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从而拉近距离。

4.创造轻松的沟通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孩子放松的时候,比如一起散步、吃饭时,可以自然地开启话题,而不是在紧张的氛围中逼问。用行动表达关心:如果孩子暂时不愿开口,父母可以通过行动表达关心,比如写一张小纸条、准备孩子喜欢的食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5.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供支持而非控制: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但不会过度干涉他们的决定。

6.反思家庭教育方式检查是否过度严厉: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可能会让孩子害怕失败,从而选择隐瞒。适当调整期望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包容。避免比较:不要拿孩子与他人比较,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进而选择封闭自己。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长期不愿与父母沟通,且情绪或行为出现明显异常,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源。

孩子遇事不愿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出现了不可修复的问题,而是提醒父母需要调整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理解的过程。父母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孩子成长等方法,逐步打开孩子的心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家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