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在黑暗中独行,别怕,你自己会发光
最近一次感到孤独,是我满怀期待地向我一个相熟的同事推荐《你的名字》,他冷漠地说绝不会看,周围的好多朋友去看了都在电影院睡着了。啊?看哭的只有我一个吗...
对我来说,我的孤独并不是来自缺乏陪伴,在这座喧嚣的城市,我的生活甚至过分热闹。我的孤独更多的来自缺乏认同。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来自我的一个思考:互联网究竟把我们拉近了还是扯远了?
首先,我们看起来很近,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关注和评论一个陌生人的成本那么低,只要语言相通,我们可以在各个平台上和来自天南地北人交流。接触到超过你所有认知和阅历的奇葩事。我还记得第一次知道竟然有很多人持着“做伴娘就是要被玩”这个观点时的惊愕。还有最近看到“裸条”的新闻,完全不能理解这些大学生脑子里装了什么...事实上,你在网络上遇到的99.99%的陌生人,远到你这辈子都不可能遇见。我关注的很多互联网小咖都爱说“屁股决定脑袋”。你怎么能够要求一个和你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和你有同样的立场。有时候不是别人蠢,只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大家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这里有个衍生看法:所有网络评论骂战其实都是浪费时间。你完全也不要在意路人对你的质疑和评价,你不赞同我右上角的叉一直都在,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事实上,我们更远了,即使我们有同样的教育背景,处在同一个社会阶层,拥有相似的收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完全可能南辕北辙。最近这一个月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从对罗一笑募捐门的看法,到星海诚的电影好不好看,每次的刷屏热点事件都能在自己的朋友圈形成不同的站队。这是个越来越多样的世界,你真的可以很轻松的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信仰。于是我们坐在一个格子间里,我们的价值观相差十万八千里,朋友圈再也不是物以类聚的圈了。所以我们会有这种心事无人懂的孤独感。
这大概是只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孤独,甚至大概是这代人近几年来才有的孤独。
说起这个,我们高中大学时代,几乎每逢聚会必唱k,其实明明有很多孩子不擅长唱k也不爱唱k啊。但是那个时候能把大家聚起来的活动都差不多,大家的爱好也差不多,几乎所有人都爱周杰伦,S.H.E,五月天,聚会时的场面就是融洽的全场大合唱。现在去KTV的场景是这样的,作为一个80后,每次我点bigbang的歌然后瞎唱棒子语是会被同龄朋友鄙视的...同龄人给我唱什么爱情买卖之类网络神曲我也是会当场翻白眼的...这个资讯超载的时代能被我们听到的歌手太多了呀,然而大家各有各的审美,可能都根本没听过对方在唱的歌,更无法理解对方的喜好。
为了填满这种缺失的认同感,我们就更加迫切的寻求关注,我们刷直播,我们发弹幕,企图在这个喧哗的世界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然而烟花易冷,散落后各自孤独。
如果朋友圈的赞并不是答案,那治愈孤独的良药是什么? 答案是你自己啊!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脱离孤独感的第一大步就是接受这个设定。你不独立,没人替你摆脱孤独。我们的孤独,往往来自无法和自己相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关注别人太多,关心自己太少。
我们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了于是你着急相亲,周围的朋友都买房了于是你焦虑开始存钱。我们像是被设定好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跟着队伍涌向同一个方向,一二一,踏错了还必须及时调整步调,被落下了就觉得无所适从。有没有问过自己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
我们期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总是渴望说服别人和自己站在一起,其实这很荒谬,把自己放的太大,模糊了独立人格的边界,用心理分析学派的观点来说,这叫“全能自恋”。只有婴儿才会觉得自己和世界浑然一体,自己无所不能,逆我者亡。你有资格凭借自己的自由意志拥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看法,别人也一样。你要理解,即使是至亲都没有资格剥夺你的这种权利。
不要害怕自己和世界不一样,也请排除对异己者的恐惧。
那么摆脱孤独的第二大步就是,好好与自己作伴。
step 1 找到自己
迷茫几乎是身边同龄人生活的主旋律,包括我自己,即使成年了那么多年,依然不清楚自己这辈子的终极追求是什么。我们按部就班的行走在被父母,社会环境灌输的成长路径上,更多人或许都没有意识到麻木前行才导致生活被空虚填满。可能世界上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未必找到真正热爱的“天职”。幸好这一生还很长,毕竟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也是到了四十多岁才体验到握起画笔后的癫狂。
若不是别人指导,自己要去哪里找到呢?就从涨见识开始吧。
读书,看电影,去旅行,去体验。原生家庭给你铺的路往往是父辈自己的追求而已,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也不必背负。然而若是仅仅在自己舒适的小世界里固步自封,理想的种子都没有,是开不出花的。庞麦郎不走出小村庄也不会在橱窗里看见让他心驰神往的那双滑板鞋。你不走出自己通勤的两点一线上哪儿遇见你的种子。世界上另一个你或许就在小说里或是在旅途中。
step 2 钻研修炼
好吧其实这一步我并没有办法写出什么干货,连第一步都没有完成也谈不出什么方法论。就继续鸡血一下,上周逛书店看到有个词反复出现,叫 「工匠精神」。原来匠人情怀已经默默在身边蔓延开来。情怀以外,匠人被现代社会推崇的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技术出生入化的普通管理人员不如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牛你就干技术就好了,没有人要求你面面俱到,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只需要钻研一件事,其它的细枝末节会有花了更多时间钻研在这些环节上的专业的人员替你完成。所以,短板理论不奏效了,你只要把自己的长板磨的越来越精巧就好了。
step 3 发光吧
我不敢说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宽容,但不可否认的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世界从单一走向多元和离散是确定并且不可逆的。任何一个垂直的爱好都能找到同路人,同好者之间甚至往往存在小众优越感,我坚信每朵奇葩都会在某个花圃被善待。只要你坚持修炼自带光芒,一定会吸引到同行者。这一步本身也是在和自己同行。
甚至在我码字的时候,我也不期待能引起多少共鸣,我即害怕自己的想法太浅薄,被思想成熟的人一眼识破。又害怕自己的想法太脱现被身边的人说装逼。事实上,不论你做什么,总有人不明白你在做什么。回到开篇,写了这么多,我不愿挟持别人理解我的观点,服下我的药,初心只想等待能理解我的同行者。
以上,就是我在简书专栏的开篇~开简书就是想逼迫自己整理一些独处时的思考,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和自己打招呼的姿势。欢迎关注。
最后是互动时间:想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最近一次感到孤独,是因为什么?愿意和我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