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大学挚友李君带着小儿子,开着车,从杭州来到江西看望我。老朋友坐在一起,总是有许多话题要说的。因为国庆,我的儿子也从大学回家度假。李君看着我的孩子,很是喜欢。在聊天过程中,话题也就越来越开阔了。
李君是安徽人,本科在江西就读。一毕业就去了西安交大读研究生,进入职场也三十多年了。十年前开始创业,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我儿子大三了,李君问孩子毕业后的打算,孩子回答是想读研,于是问题和话题就此展开。
李君认为,就目前而言,读书得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好工作。那么,如果毕业时有好单位落脚,就应该去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他自己就是研究生毕业,可是出来后没有了好单位,后来的职业与研究生专业没有一毛钱关系。
我的孩子认为,既然是名校学生,就想多读点书,深造自己也完善自己。工作,相信会有好职位等着自己。
我,读书赚钱并行不悖。
李君,读书赚钱有个时间差问题,有时这是致命的。所以有不少学生退学创业。当然李君并不鼓励这种极端的做法,他认为孩子有张大学文凭足矣。目前的职场,高级点的有大学文凭足够,只想赚钱的话,会数钱会算账就可以了,初中文凭都可以的。所谓今后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行是伪命题。李君毕业时因家里没有关系,分配在一个效益不好的企业,这才坚定了李君读研的决心。研究生毕业后,分配更难。度过举步维艰的最初几年,还是辞职来到了私企。事实上,不管国企还是私企,生活质量非常一般。十年前下决心创业,几经周折,终于成功,生活也上来不止一个台阶。
李君说,他家三兄妹,现在都在经商。大哥,高中毕业,经济条件第二;李君,研究生毕业,经济条件最差;妹妹,小学毕业,经济条件最好,事业最成功。
李君对于从前的故事娓娓道来,可惜的是我没有好茶,辜负了李君的谈兴。
李君出生在淮南一个小县的农村,家里是贫穷的,其实当时周边都是贫穷的。父亲个性倔强,极度的实用主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哥高中毕业,高考落榜。父亲作主,求爷爷告奶奶把大哥送到县里高中补习,第二年还是落榜了。家里负担不起,大哥回家务农了。尽管大哥是周边村里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生,还是被人嘲笑,读书多有鸟用,还不是跟我一样种田?!
大哥生来就是秀才的身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父亲准备送他去学手艺,泥工木匠裁缝三选一。大哥已经不敢提补习的事了,尽管他自己和同学都认为他再补一年肯定可以考上的。大哥的高考分数不低,比录取线相差也就十几分。家徒四壁,大哥不敢再提高考。三选一,泥工,木匠都是必须有好体力,裁缝相对轻松点,而且量体裁衣,多少用得上点数学。于是大哥选了裁缝。
学徒也不顺,离家十里有个裁缝师傅,大哥提了糕点上门,师傅说教会了你,我吃什么?大哥知难而退。又到离家三十里的另一个师傅家拜师,师傅答应了,三年为期,没有工资。师傅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手艺自己学,大哥咬牙应允。三年期间,大哥做牛做马,挑着百来斤的缝纫机,跟着师傅走东家,奔西家,身体强壮了,手艺也在自己的观察和揣摩中学到了。三年后大哥回家,告知父亲手艺学成。父亲给他买了缝纫机,大哥出来接活接不到,老师傅在那杵着,那时节,大家都穷,又有多少活儿给你干?
倔强的父亲看着大哥就来气,读书不成,学艺不成,要你何用?白吃米饭!父亲越说越来气,随手捡起地上的柴火对着大哥就劈过来,大哥躲过柴火,跑进房间挑起缝纫机就跑,这一跑三年没回家。
三年后,大哥揣着十八块钱回家了。父亲看着大哥也没吭声。大哥重新在家落脚,开始给人家做衣服。这时已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大家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做衣服的人也多起来了。大哥这几年走南闯北,见识多了,手艺精湛,衣服样式也跟着潮流。生意就这样慢慢做大了,缝纫机也改了电动式的。从一台变成两台三台,徒弟也越来越多。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干脆丢掉了衣服制作,全力以赴经营衣服专卖,并且把妹妹也带出来闯荡。到了现在,妹妹的衣服专卖店比大哥还多了。兄妹二人的事业越做越大,日子也是红红火火。
李君八十年代末期考到大学。父亲极为高兴,为保证李君的学业,妹妹小学毕业就开始出来做工了。父亲也就在这一年开始了酗酒,一开始是高兴,方圆几十里就李君一个大学生呐。李家发达有望了,父亲念叨着,酒也就这样喝开了。李君大二时,父亲去世了。李君的大学生活极度贫困,大哥也在创业期间,整个家庭在微薄的希望中坚持着。李君思想着高起点,本科毕业考上了研究生,这时大哥事业开始有小成了,也能帮助李君了。大哥说,希望就在李君身上,全力以赴支助李君完成学业。
研究生毕业后李君的职场生涯没有多说,我也不问。只知道李君在上海呆了十年,然后去了杭州。大哥和小妹的服装专卖事业也越做越大,李君身上不再寄托着家里的全部希望。大哥和小妹的发达,使得李家在老家的名气极大。这一带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李君反而无人知晓了。李家三兄妹都把家安在外面,老家是很少回去了。
十年前,李君将手里的积蓄拿出来开始了创业,经过十年打拼,如今也是小有成就了。在大哥和小妹面前,李君可以抬头说话了。兄妹三人相互帮衬着,父母有知,应该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