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学习很辛苦,在学校认真上课,回家认真写作业、还写到很晚。家长也千方百计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成绩却没有明显提升,精神压力倒是一天比一天大,完全没有学习的乐趣。甚至有些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还有另外一些孩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啦,还经常干一些“无事生非”的事,家长也无计可施、焦虑头大。
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不断进步,我们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精通,一下子就找到最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方法,能够保证不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能及时解决。
这个方法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首先家长要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次要教会孩子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就是能用不断向前的,持续进步的观点思考问题。它的反面是固定型思维:用固化的、不变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
1、如何看待自己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看待自己往往走极端,要么觉得自己是社会精英,要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往往徘徊在自大与自卑两端,非此即彼,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容易固化自己。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往往是客观、动态的看待自己,好的方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足的地方也能找到自己的亮点。清楚知道自己哪里需要进步,哪里需要继续保持。
2、别人看待自己的态度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孩子表现不好,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感觉孩子给自己丢人了。“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是他们的口头禅。希望孩子表现优秀,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重视的是解决问题,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成长孩子。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家长认为是孩子吸取教训、进步成长的机会。当孩子表现优秀时,认为是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信,持续进步的机会。
3、天赋和努力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认为天赋很重要,我家孩子很聪明、有天分经常挂在嘴边。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后天努力。认为只要一个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所有孩子都可以做到。
对照一下,我们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成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成长型的,另一个问题上可能是固定型的。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成长型思维,尽量减少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成长型的孩子”。成长型教育方法体现在家长的一言一行:
1、如何看待孩子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经常说“我家孩子天生就这样”。如果孩子表现好,就认为孩子聪明、有天赋。态度总是游走在好或不好的两端,而不是看变化。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追求的是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做不好,看到的是进步空间。孩子做的好,就让孩子分析是如何做到的、学会进步的方法。成长型思维的家长不会给孩子定性,而关注孩子的成长。
2、如何表扬和批评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表扬孩子最常用的是“真聪明”“有天赋”。这种思维导向要么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努力。要么限制其发展空间,只在一个方面努力。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表扬孩子重点放在孩子“努力奋斗”的过程,表扬的是怎么做到的。而批评是建设性的批评,引导孩子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其人格侮辱,“废物”、“笨蛋”、“屡教不改”这样的词只会让孩子更加固化自己,要么叛逆,要么破罐子破摔!
3、过程与结果
固定型思维的家长,看重的是结果,考试成绩看的很重,有的甚至“只争第一”就是座右铭!“不管怎么做到的,我只看结果”这种教育员工的话,经常也出现在教育孩子的身上。这种结果导向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可能开始很好,往往在更高的竞争水平上就不行了。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看重的是过程,不盲目跟其他同学比较,追求的是孩子最大的进步,重视过程方法的正确性,这样的孩子可能开始没有“结果导向型”的好,但在更大的竞争环境下往往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因为,过程方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竞争层面,而结果导向往往是十分局限的。在这个学校第一,到另一个学校不一定;在这个方面第一,另一个方面可能很差;现在很好,以后可能不行。这就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思维差别。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父母愿意倾其所有,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这需要有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思想根基:“成长型思维”!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把这个成长型思维“一”的方法贯穿到孩子教育成长的方方面面,结果一定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来越轻松有效、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