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拆书按下暂停键:我如何找回行动的力量

2018年进入拆书帮找到一群爱读书的伙伴开始,每周参加拆书活动,每月最少一本书的拆解,持续至今已经6年了,上个月因为生病,停下了活动,停下了拆书,连看书都感觉到无力!其实近一年时间,在拆书这件事上并没有以往的积极,总是会因为各种理由逃避、拖延、放弃。也许因为突然的停下,让我更感受到迷茫,为什么要拆书?看看就好了呀,何必费那些脑细胞!这样的想法不停出现在脑中,想就此放弃,又觉可惜,左右蹉跎,停滞不前!

大家有没有遇到我这样的情况?做一件事,做着做着就动摇了、迷茫了、无力了,不知要何去何从?想继续,可步履沉重;想放弃又心生不舍……

我们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直都是自己。当我们处在停滞状态时,我们在行动上就会容易出现拖延,抗拒接受新事物,对生活的热情降低,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一味躺平。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对自己的评价一降再降,进行自我怀疑,情绪麻木而低落,认为自己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短时间这样的状态,我们可以借此时机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可长时间持续下去,会阻碍我们的成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进而给自己带来痛苦深远的影响。


《成为可能的自己》写到,我们可以把自我视为由五个不同部分组成的轮子,这五个部分分别是:动机、行为,情绪,大脑和身体。其中,身体储存了我们过去习得的东西。

当大多数人尝试改变,比方说每周少吃几个甜甜圈,我们往往只关注行为。但我们忘了,行为受到其他几个部分的影响:动机也即愿望和欲望(想吃一个美味的波士顿奶油甜甜圈)、情绪(吃甜甜圈时感受到的快乐)、大脑(甜甜圈有多么松软和细腻),以及身体(多年的经验已经让我们养成了午饭后吃一个甜甜圈的习惯)。请注意,行为是受自我其他部分支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反过来研究自我的其他部分。

书中告诉我们是被五个部分影响的,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便可以进行调整,从而走出迷茫、焦虑、消极的停滞状态。

简单的代入到我自己的当前状态,动机即欲望(自我成长,并不明确),情绪(拆书的过程感觉焦虑),大脑(拆书太烧脑,好累),身体(多年的坚持,养成了习惯)。我这个拆书学习行为的背后原来并没有明确的动机,感觉会有些痛苦,大脑的反应更不友好,只是可能因为前期的动机和坚持,形成了肌肉记忆,得以持续下来,空洞没有灵魂,就好比没了油的发动机,依靠惯性前挪,没有阻碍还能勉强一动,遇到问题就会停滞不前。

有了这样的梳理,拆书这个行为的停滞原因显而易见。不会因为只想着坚持一下,坚持一下,而让自己被焦虑、挫败、迷茫笼罩其中。

找到了原因,接下来,看看如何调整,让自己摆脱停滞,重新上路。

停滞不前的部分都是被困在过去,“自我之轮”的内心功课就是重新处理过去的问题,让自我能够自然而然地继续成长。它的运转是独立的,又是整体的。它们是如何在相互作用下运转的很难分辨,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于改善自己的状态。

1、重新发现核心愿望:这是我们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外界的愿望。我减肥是因为我想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曼妙的身材,可以穿更多心仪的服装,而不是因为看到别人在减肥我跟风,或者其他人说我需要减肥等等。

2、恢复意志力:是让我们停止消耗不相关精力的行为,更好的恢复自己的能量,减少转移注意力的行为,将意志力转向内在改变。减肥的过程总会遇到瓶颈期,到这个时候,总是因为各种不同人的经验而让自己偏离原定的计划,进行各种尝试,只关注体重,没有减少就是失败,并没有关注体脂等其他因素,消耗了更多的精力,转移了自己本来减肥计划的注意力,从而让自己筋疲力尽,重复放弃。

3、重新处理情绪:面对重新启动的行为,我们总会不自觉想到上次做这件事时的情况,带入当时的情绪,同时这些情绪也继续影响此刻的我们。这时需要进行自我觉察,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我没有带入上次进行时的坏情绪,比如:“之前每次减肥我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减肥的过程就是痛苦的,没有轻松的,自己一定可以的。”可一直这样想,一直也没成功。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内在动机出发,比如:“今天自己挑战成功,完成既定计划。”此刻带来的成就感就会从内给自己发电,让自己更有行动力。

4、研究构念:构念或信念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依据这些认知采取行动。我们构念是下意识的,不需要进行思考,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构建这些构念。比如下雨了,我们就会拿起雨伞,穿起雨衣。减肥时,我们内心的声音直接告诉我们需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会让我们直接开始行动,而不去做更多的研究,考虑更多的因素,让自己一直走在减肥和减肥失败的路上。

5、重新学习:这一步,我们要找到新的框架,努力通过新的体验来重新打开和更新我们的封闭构念。传统的减肥理念告诉我们管住嘴,迈开腿。更科学的减肥理念对过去的我们就是新的框架,找到它,并付诸行动,就会带来新的体验,同时更新我的构念,这就是在进行重新学习。

这个过程看起来是线性的顺序,但我们并不需要按照排列进行处理,有时候的“瞬间”可以让我们完成自我之轮几个不同部分的功课,洞察某种情绪、构念或记忆。当我们感觉到有满足感(动机)、意志力得到恢复(行为)、负面情绪短暂而非长期(情绪)、构念符合现实且及时更新(大脑),以及能够把之前非常痛苦的事件转变成正常的记忆(身体)时,自我之轮的内心功课就已经奏效了。

简单代入自己的状态:充实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做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发现拆书新目标),关注拆书这件事本身,不考虑它会自己带来什么收益,减少妄想(恢复意志力),意识到自己总是焦虑拆解的内容是不是有用,有没有收获,会不会得到好评等等外在因素,重新调整自己的情绪,只关注自己拆书完成后给自己带来的感应感,愉悦感,产生新的内在动力(重新处理情绪),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拆书是一个烧脑的过程,方法论的书枯燥、看不下去(研究构念),拆书也不是只能拆方法论的书,也有伙伴拆小说,拆电影,拆画作,这对我来说是新的内容,新的挑战,让我有想学习的冲动(重新学习)。

因为这本书出现的及时又实用,通过对方法的套用,看到了自己对拆书的想法,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可能。也许是执念,也许真的找到新动力,总之,这一刻在进行写作时,内心是平静的,虽然也有delinquent的追赶,并没感受到压迫、焦虑,还有一些窃喜,因为一时的冲动抢书,更新了自己的构念,找回了开始拆书时的想法,拆书只是拆书。

这个方法的代入需要自我接受、时间、耐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此刻我需要感谢以前从没停下拆书脚步的自己,因为一直在路上,看过和拆过的书真的很多,自己在过程中提升了认知,成长了自己,因此,在看到书,套用方法后,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察觉到背后的原因,进而完成了自我内心功课,调整状态,快速恢复。如果你还在蹉跎、踌躇,找不到出口,上面的方法一定要试起来,说不定就会带来惊艳的效果。

《美丽国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当初为什么坚持走到这里。”愿大家都可以摆脱停滞,成为更好的自己。

拆书帮 大连知行分舵 三级拆书家 晓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