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在中俄边界的斗争中,中国虽然战胜了,但依然把原来属于中国的尼布楚让给了俄国,其中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中国的东北赢得了长久的和平。
黑龙剑流域自古是中国的固有的领土。
西周初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一带的肃慎族(满族人的祖先)就开始向周王进贡。
唐朝时,黑龙江中下游属于黑水。
公元725年,唐朝在这里设立了黑水都督府,唐王朝直接任命人担任官员。
公元792年,唐王朝为加强对这里的统治,又设立都督府。
金朝的时候,这里属于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路。
元朝的时候,这里属于辽阳行省。为沟通黑龙江流域和内地的联系,元朝政府又设立很多的驿站。
明朝在这里设立了奴尔干都司,北方边城庙街(现在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还建造了庙宇,树立了石碑,在海参威(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永宁寺树立了大明功德碑。
沙俄政府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后,开始向远东地区扩张。由于西伯利亚河流众多,沙俄军队乘着船,一路烧杀抢掠,来到了与用过接壤的远东地区。
1643年,沙俄驻雅库茨克(今俄罗斯雅库茨克)地区的长官戈洛文为了掠夺中国黑龙江地区的物产和白银,派他的手下波雅克夫拼揍了132名匪徒,“远征”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这伙匪徒沿着勒拿河南下,翻越外兴安岭,进入中国境内筑营扎寨。住在当地的中国居民是淳朴善良的达斡尔族,给了他们很多的粮食,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但不久,波雅克夫却绑架了达斡尔人的酋长,向他们索要白银、貂皮、牲口和粮食。
达斡尔人终于认清了这群匪徒的真面目,他们纷纷拿起武器,痛击侵略者。
1650年,俄国人哈巴罗夫领着一群匪徒来到黑龙江的领域,强占了雅克萨城(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并以此为据点,开始蚕食中国的领土。
清政府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派兵进攻俄罗斯侵略者。
1685年,清政府命令大将萨布素和彭春率领3000人,进攻雅克萨。在进攻雅克萨之前,清军将一支箭射入了雅克萨城,箭上有一封给雅克萨城俄军长官托尔布金的信。
信是用满、俄、蒙三种文字写成,要求俄军立即撤出雅克萨城,离开中国的领土,但遭到了俄军的野蛮拒绝。清军用大炮把雅克萨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
这时,沙俄的援军乘着木筏来援,向清军阵地冲来,气焰十分嚣张。清军将领雅勒泰率军迎战。清军跳上俄军的木筏,与之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俄军大败,当晚,清军的大炮蒙轰雅克萨城。
托尔布金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弹药,只好向清军投降。清军将雅克萨城拆毁后返回。
但两个月后,背信弃义的俄国人在托尔布金的带领下再次侵犯中国,重建了雅克萨城,并在上面安了大炮。他们还在城中修建了粮库和火药库,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他们经常出城,对中国人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686年,萨布素率领2000名士兵再次来到了雅克萨,命令托尔布金投降,但遭到了拒绝。清军用大炮蒙轰雅克萨城,俄军死伤惨重,俄军的指挥所也被炸塌了,托尔布金被炸掉了一条腿,不久死去。随着冬天的到来,俄军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最后800多名俄军只剩下了66人。
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进行了边界的谈判,中国代表索额图和俄国的代表戈洛文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在条约中,中国作出了一些让步,把本来属于中国的尼布楚让给了俄国。
《尼布楚条约》为中国的东北赢得了长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