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笑话背后谈积累

小学老师喜欢让学生积累成语。多学点成语,既能丰富词汇也能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这本意是好的。但我们的现状是在低段的一二年级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不光要抄写成语还要造句。这对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的效果如何不好说,“笑果”倒是常常有。回想女儿和她的同学,当时常常望文生义,在理解和造句时笑点多多。


(此图经家长授权使用)

      这是女儿同学两年级的某次作业,老师给几个成语抄并要求造句。小朋友粑粑看到这样的“过河拆桥”,幽默一把:“小明的看家本领是过河拆桥。”我接龙:“老师批语‘不得要领’”要是一个二年级小孩真会用“过河拆桥”正确造句,有点瘆人呢。

      自家的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像是两年级下吧,学校在期末考试后又进行了语文社团的选拔,具体题目咱也不知道,孩子回来就说了一题,她的回答令我脑洞大开。她说:“有一道题目问“卧薪尝胆”说的是谁?”呀,这种苦大仇深的成语自然也不在我主动教她的内容之列呢,所以肯定不会。“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空着不好,就写了‘卧薪’”,她神态自如地说着。还有这样的操作?这个错得很有创意,不知道改卷老师是否莞尔,反正我是哈哈大笑,还表扬她临场应变能力不错。

    类似的在一些能(ba)力(gao)测试中,什么“如火如荼”的荼、“否极泰来”的否的读音等等都是她的盲点。在我这样以实用为上的人看来,荼字不常用,了解一下即可,不用太占脑容量;而“否极泰来“的画风更是和小学生不配啊,知道就好。

    其实这一二年级的成语造句作业放到四年级开始来做倒是挺合适的,这个时候成语的掌握和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攒好成语这笔财富呢?首推必定是阅读。这是一句本质的话,也是一句废话。学习语言和文化,任何一项技能的精进都离不开阅读。要确切地说,就是去读中国历史故事:顺着历史,成语一串串地会了;或者相反,借着熟悉成语,顺便记住了历史。如果实在对历史故事没有感觉,那么最简便的就是读寓言(神话)故事。寓言和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手还熟悉了小古文的白话内容,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小学报名的前一天,在家里模拟提问娃:你爸爸喜欢干什么? 娃:看手机。 我:你妈妈喜欢做什么? 娃:学习。 我:那...
    成长的美好时光阅读 1,072评论 0 1
  • 昨天晚上匆匆忙忙赶路,看到一只黑色的猫咪被压死在马路中间,惨不忍睹,心里一阵难过,因为我看到就在不远处还有三只猫咪...
    木子_7902阅读 1,358评论 0 2
  • 婵婵凡凡阅读 1,456评论 0 0
  • 车马喧嚣,人涌嘈杂,街道上鸡飞狗跳,哀鸣遍野,门里传来女人的哭声与士兵男人的淫笑,只见一个哭的花带雨的少女正...
    叶子不哭阅读 838评论 0 0
  • 昨日酷暑起烦愁, 入夜凉风化温柔。 蝉噪热潮翻作浪, 需入凉水去泳游。
    归元_8bc2阅读 1,631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