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入冬以来最霾的一天,中午又下起了稀稀沥沥的雨。
雨不算大,也不是很小。
眼看着雨滴从窗前飘过,对面的路也慢慢湿了。
眼皮底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还在有条不紊的忙着。
钢筋工们正在打好的地基上,编织着巨大的钢筋网,电焊光在薄薄的雾气里开出耀眼的火花。
编好网,就要往里面浇注混凝土,几十层的高楼就这样一点一点从基础上筑起来的。
室内温暖如春,室外的温度还在0度以上,建筑工人要抓紧时间,赶在上冻以前施工。
到了冬至,日常的温度在0度以下后,建筑工地也就该要放假了。
匆匆之间,这一年又要结束了。
这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投资上损失惨重,工作中碌碌无为。
好在,这一年里似有所顿悟,看见了隐隐约约的一丝光。
按迷信的说法,这两年内要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
唯一能做的便只剩下了跑步、读书、上班。
在这些单调枯燥的日子里,不断去提升自身修养,好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荣辱不惊,坦然面对。
这一天,看来也是一个节点。
《鬼谷子的局》就这样的结束了,张仪将苏秦与金蝉公主的棺木葬回了西周故里,也静坐于坟头,陪苏秦而去!
尽管作者给了一个很有希望的结尾:他们的师姐却却与大师哥了了与庞涓、苏秦、张仪的后代一起自在的生活在牛伏山。
师姐却却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医道整理出来,写成《黄帝内经》,留给了世人。
随着他们四人相继离去,那个混乱的战国也与我没有了任何瓜葛。
15册的书,就这样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作者写成于2021年5月12日,也算一本较新的书。
感觉是从夏天看到了冬天,就这样突兀的结束了,竟多了几分失落。
三十年的跨度,就这样过去了,再回头看去,望见的还是他们的少年时光。
那个洛阳街头的结巴小子,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做一个农人,在市井里苦苦挣扎。
幸而遇上了鬼谷子,拜为师。
他为人老实,也肯学,几年下来,也从一个丑小鸭变成了凤凰男。
从业之路很艰难,卖了家里的田产,去秦国应聘,差点儿冻死在路上。
在认真读了“商鞅之法”后,决然的拒绝了秦王的邀请,从此踏上了“合纵抗秦”之路。
但众口难调,问题不断,要团结六国去对抗强秦很难,但他依然坚持走着,从没有放弃过。
一路走过来,许多原来的敌人都慢慢的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后,他也是死于秦国的“黑雕”之手,倒在了”合纵”的事业上。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我也算是真正的“老秦人”。
但读过此书,对于商鞅一手打造出来的那个秦国,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了。
为了统一天下,在严苛的秦法下,民众都成了耕种与战争的机器。
在那样的制度下,即便得到了天下,对于普通民众又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