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后会赚钱的纪录片《金钱与我》

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想过自己的去哪里了

我从大学开始就有存钱意识,这部纪录片《金钱与我》一开始觉得不太适合我,毕竟我又不是高消费者。

但看第一集,觉得我还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我们可能对某些品牌有一些执着,例如第一集主人公一定要吃某高价品牌的黄油,茶,麦片等,其实如果考虑某些性价比高点的自主品牌,长期下来是一笔不少的费用。里面专家总结了,市场竞争很大,对品牌的忠心无立足之地。

第二,赋予效应。人们被赋予的,或者说他们已经拥有的,他们拒绝放弃,即便新代替的东西可能对他们更好。主人公对于特定品牌产品的执着,对于更换电话运营商的抗拒,其实有点像拒绝变化,更想呆在舒适圈,喜欢确定性的感觉。这个是个心理效应,并不代表这些品牌有多好。


第三,正向反馈,以小带动大的变化。主人公在经历一个星期在家做饭,减少一周三次的外卖后,有了一笔小小的存款,这让她对摆脱月光,存到可以全家去旅行增添了信心。

第四,任务拆解,逐个击破。当主人公要存上3000多欧元全家参加女儿婚礼的钱,在不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把高息的私人贷款变为低息的银行贷款,可以减少外卖支出,考虑性价比更高的自主品牌,转换电话运营商等方式,这样每年可以节省2700多元,2年就可以省下主人公想要的存款了。


方法总比困难多,循序渐进,以小带大,一步步正反馈下,总能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