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模样呢?
我认为幸福的家庭,就是有一个好好宠爱孩子的妈妈的爸爸,有一个尊重并欣赏孩子爸爸的妈妈,有一个被爸爸妈妈接纳的孩子。
妈妈被宠爱,是幸福家庭的基础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最亲密。因为妈妈怀胎十月,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和妈妈是共生关系,这时候,妈妈是什么感受孩子就是什么感受,妈妈是什么情绪,孩子就是什么情绪,也因此出生之后,孩子往往可以很敏感感知妈妈的情绪。这是因为宝宝最初的安全感来自妈妈,一个温暖有爱的妈妈带给孩子的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妈妈需要爸爸爱的滋养,只有妈妈被爸爸宠爱,才能有更稳定的情绪面对孩子,孩子才能更有安全感。
曾有一位爸爸向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请教:教授,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帮儿子考上哈佛大学?
梅迪纳回答说:从现在开始,你回家好好爱你的老婆。
教育专家孙云晓后来专门就此事追问梅迪纳:为什么您当时让那位爸爸回家疼老婆?
梅迪纳回答说:在美国,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家庭情绪稳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绪所预测。
简而言之:妻子情绪越稳定,家庭情绪就越稳定,孩子成绩也就越好。而想要妻子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宠爱她。
国外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Happy wife happy life”。翻译成中文就是“老婆开心,生活舒心”。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爸爸的座右铭。
女人天生对爱有着深度的敏感,柔情、感性是女人的天性。迫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女人很容易因受挫而气馁,以至于她偶尔会表现的没有耐心、烦躁、不友爱,甚至变得刻薄、满怀怨气。不要着急去抱怨埋怨,女人天生就是需要更多的宠爱。如果一个家里,女人得不到老公的爱,长期忍受冷漠、埋怨甚至暴躁,她一定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脾气越来越坏,这些负面情绪都会转嫁给家里其他人,尤其是孩子,孩子也会因为妈妈变得情绪不稳定,没有安全感。而被丈夫宠爱的女人,她的心是安定的,她是温柔的,她会有安全感,妈妈有了安全感,才会有稳定的情绪,孩子才会有稳定的情绪,才会拥有安全感。
一个爱妻子的丈夫,请常常问自己:
我有没有常常走到她身边和她聊聊天,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我和她谈过心吗?
每当她在我跟前诉说烦恼时,总能畅所欲言吗?
我总是在不断地想办法告诉她我会对她永远忠诚吗?
总是让她明白我很珍惜她并在我心目中占据最高的地位吗?
我总是能让她感觉到她的所做所想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吗?
她知道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她吗?
爸爸被尊重欣赏,才能更爱妈妈
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在30多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爱默生发现了经营家庭和婚姻的真谛——爱与尊重,爱与尊重之间有这样一个内在联系存在:没有感受到丈夫的爱,妻子就拒绝尊重以示反抗;没有得到妻子的尊重,丈夫就拒绝爱以示反抗。久而久之,一个“疯狂怪圈”就形成了。成千上万的夫妇成为这个“疯狂怪圈”的猎物,无法自救。
丈夫都应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应当尊重她的丈夫。陷在痛苦中的丈夫和妻子会问到:即便她不尊重我,我也要爱她吗?即便他不关爱我,我依然要尊重他吗?是不是有些难受,为什么要我做这么难的事?为什么偏偏要我这样?如果我没有被尊重,让我爱她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我没有感觉到被爱,让我去尊重他,好难。当我们顺着这个问题走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我们可能忽视的事实,那就是:丈夫确实需要妻子的尊重,妻子确实需要丈夫的爱。这是自然的,这是埋在我们心里,我们核心的需要。一个男人对尊重的需要,如同一个女人对关爱的需求。反过来也是一样,一个女人对关爱的需要,如同一个男人对尊重的需求。爱,是要体察到对方需要,然后去满足TA的需要。
一个妻子向她的丈夫表示尊重就是让他感觉在妻子的心目中他是最重要、离不开的人。
妻子应该问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我总是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吗?
他能感觉到我对他渴望保护我和家庭的意愿所表示的尊重和理解吗?
最近他能感觉到我对他的意愿表示尊重和理解吗?
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愿意静静地陪在他身边吗?
我的言行能表明我既是他的朋友又是他的爱人吗?
即使我不是很想时也能满足他的性需求吗?
一个被宠爱的女人,会容光焕发,温润如玉。一个被尊重欣赏的男人,会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男人越宠爱女人,女人则会更尊重男人。女人越尊重男人,男人则会更爱女人。爱情如此,经营家庭也是如此。夫妻间互敬互爱才是爱情的真谛,这一真谛往往会使你不再追究丈夫的一些缺点,试试看,很有效的。妻子尊重丈夫,丈夫更爱妻子,家庭才会更加温暖。
孩子被爸爸妈妈无条件接纳,家才是幸福的家
武志红说: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对孩子满满的喜欢。当孩子能遇到这样喜欢自己的父母,即使他再平凡,也会如同插上了自信快乐的翅膀。长大后,我们才发现我自信的源泉,往往并不是我的成绩和学历,而是家庭幸福。因为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是高还是矮,是胖是瘦,是丑是帅,只要你家庭幸福,就可以打败 90% 的人了。
我们常常把家比作母亲的怀抱,因为家可以给人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像母亲的怀抱那么温暖。家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让你觉得不管变成什么样,那都是能接纳我的地方;是就算你已经为人父母,在人生走到低谷时,还想回去父母身边重新获取力量的地方。
一个被爸爸妈妈无条件接纳的孩子:
他可以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男(女)孩,而不担心被评判。
他可以淡然说出自己被欺负被排挤,不担心反被质疑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他不想要的,可以拒绝;他想要的,可以坚持。
他可以痛哭,可以颓废,可以愤怒,可以失败。
他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
卡尔·罗杰斯也曾非常具象地描述真正的 “爱”: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
这多美好啊。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
这真神奇啊。
能做到不把自己的欲望,凌驾在孩子的自我之上,真的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自我牺牲。
但这样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
知乎有一个提问:“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网友们千差万别,答案却大同小异:
“小时候,我没有被强迫上过任何补习班。现在面临职业规划,他们也从未试图说服我考公或者考教师证。去年跨年的凌晨,我给爸妈发短信,说我才不要当你们的小棉袄,我要当你们的军大衣。第二天,我妈给我回短信说,小棉袄就够啦,好看还不冷。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爸回的短信是,我和你妈妈能照顾好自己,你的最大任务是让自己过上快乐的生活。”
一个好的家庭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慰藉。如果一个家可以让妈妈获得宠爱,让爸爸获得尊重,却不能让孩子获得接纳,那家就不是完美幸福的家。家庭是母亲的世界,父亲的王国,儿童的乐园。这就是一个幸福家庭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