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无数的巧合。比如出外旅游,走在碧海蓝天间,相向而行,却擦肩了你托付终身的人。巧合难以解释,却好似冥冥之中注定那么可靠,爱因斯坦说:“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图书日”,如果你翻看历史,也会发现,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忌日。今年,又逢莎翁离世400周年。这是所有读者的节日,选择一本好书,一个安静的环境,就是度过它的最好方式。事实上,能静下心来读书,已经变成难能可贵甚至值得炫耀的事情了。最近看到有微信公众号发起“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的活动,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带着自省的心态来转发的,你的待读书单是不是越来越长,以至于你想干脆清零重来了。读书的美德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只停留在孩提时关于书本的记忆里。
人类真的是健忘的,上帝用巧合的方式来刺激我们唤起记忆。
前几天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才回忆起一些事,才确信世间的巧合是那么神奇,而我们是那么容易忘掉本不该忘记的人们。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或不记得照片里的两个人,或许也可能和我一样恍然大悟地想起了什么,想起了曾经他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1、
他叫丛飞,一名歌手,无论按过去还是现在的标准,都不算是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明星。知道他的事迹是在cctv举办的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从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中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那年的颁奖晚会上,为他致上的颁奖辞是“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而在2006年4月20日,丛飞便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2、
她叫邢丹,丛飞的妻子,第一次为人们认知是作为“配角”,出现在丛飞颁奖典礼的视频中,如果说丛飞的奉献在05年彻底走进公众视野,那他背后的这个女人依然低调地在背后,却也默默地付出巨大的奉献。直到丛飞去世,邢丹接过了丈夫的衣钵,接过了丈夫的义工编号,从后台走上了公益的前台。或许对于一个最亲密的完全感受了丛飞事迹的人,人生已经别无选择。然而,巧合和令人唏嘘的是,在丈夫离世即将五周年之际的2011年4月13日,邢丹被一场无比诡异的意外夺走了生命。
3、我的改变
2010年的夏天,我还在读研,暑假由于实习没有回老家,那时候还是校园bbs流行的时代,我无聊地刷着各个板块,突然看到“求助”版有一篇帖子,说我校某系学生身患白血病,希望大家为她献出一份爱心,为她捐献血小板,医院会为大家统一安排车辆,去血液中心采集,只需要在指定时间去校门口集合。虽然看到已经有很多同学表示愿意伸出援手,但我依然是抱着犹豫甚至怀疑的态度看着这一切。晚上又在继续无聊的上网,看到了报道邢丹的新闻,又回忆起丛飞的事迹,于是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去和大家也一起献爱心。直到我去了校门口,发现真的有10多位同学都在等着献爱心,我也结结实实地被打动了,完成了人生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血小板献血。而现实残酷的是,有时候即使我们有爱心,也无法改变结果;现实温暖的是即使结果残酷,也有很多坚强的人执着地献着自己的爱心。大概又几个星期,bbs又一篇帖子,感谢了大家,然后告知了大家这位校友终究没有战胜病魔的噩耗。
今天,看到这张照片附带的评价是“十年前他走了,五年前她也去了。在不敢做好事的今天,还记得他们吗?”的确,我们有多久没有做好事了,每天都为自己奔波,为了物欲,为了所谓的功成名就,却忘记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丛飞和爱人曾经深深打动过每个知道他们的人,而他们的悲哀却在于,公益和奉献本就是默默无闻的事,更加容易被今天的我们遗忘。幸运的是,上帝用巧合或者所谓的纪念日,唤起了某些人的思念和怀念,总有一些人,可能就是我们,愿意反省,愿意重拾那埋在记忆深处的美德,给自己或者别人增加一丝丝光亮的色彩,比如读书,也比如奉献爱心。
上帝会继续匿名的存在,而我们不能总等着被上帝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