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乎很多家长从小就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一天到晚下来,各种各样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以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将来成社会上层精英人士。确实这样的行为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说流利的英语,弹奏一首好听的钢琴曲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父母的欲望也越来越高,会说英语或弹钢琴已经不是一种特别明显的优势,变成了一种常态,仿佛孩子就应该会这样,不会就是比别人差或不正常,于是父母对孩子的寄望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牢牢地压在孩子身上,各种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把镜头拉回到家长小时候,那时候我们可能家庭环境不好,各种条件都不如现在,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但是如果你说还比较那时候的小孩子和现在小孩子的幸福感,这或许有待考证。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我们没有各种课程,但是我们有各种户外活动,我们没有手机平板,但是我们有各种小游戏,那时候的我们充满灵性,从身心上,我们都能明明确确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孩子。
无论我们的观点如何,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不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哪个小孩因父母一句话而跳lou”“哪个孩子为了买个新手机而卖yin”等等,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仿佛他们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充满欲望和压抑愤怒的恶魔。虽然导致这种问题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是我们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是多一点的关心,多一点的肯定,而不是借着“为你好”的外皮,把孩子变成实现我们欲望的机器,攀比的资本,或许能稍微让孩子的童年过得更童年一点,让孩子做孩子,而不是我们亲手把他们推进深渊,然他们变成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