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比尔黄的新闻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不过是在打字机上胡乱按键的亿万只猴子里,碰巧敲出《伊利亚特》的那一只幸运的猴子罢了。
市场里的交易者有千千万万,总会有几个胆子特别大运气又特别好的赌徒冒出来,从而主动或被动地加持上“股神”的光环,然后就有人傻钱多的把巨额资产交给他们去打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比尔黄这样的人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冒出来,就算不是他,也会有比尔绿或者比尔蓝,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此次事件中的其他相关方。
首先是将巨额资产交给比尔黄管理的富豪家族。
李笑来曾经说过,财富自由只是一个里程碑,后面还有终生成长这个更有意义的目标,之后更大的挑战则是认知和财富的家族传承。
很显然,信任比尔黄的这些家族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踩了大坑。
都说富不过三代,先辈开创基业时的筚路蓝缕,对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辈来说都是遥远的历史。虽然有些家族也会注重对后辈的教育,但从各种社会毒打中总结出的惨痛教训和宝贵经验,却注定属于 forward reference,很难像金钱一样让子孙直接继承。
很多巨富家族为了防止出现败家子败光祖宗基业的情况,选择将家族财富交给专业理财机构来打理。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个想法原本没错,但前提是你要能真正找到所涉及领域的专家。一旦所托非人,结果就是遇到比尔黄这样的赌徒,彻底赔光所有的本金。
而且我认为,在金融投资领域很可能并不真正存在所谓的“专家”。
这就涉及到我想谈的第二个事件相关方,也就是高盛、摩根和苏黎世信托这些信任比尔黄并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
明明比尔黄之前已经因为行为不端而被监管部门处罚,但这些金融机构还是选择与其合作,这本身就暴露出他们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
此次爆仓让野村证券和苏黎世信托蒙受巨大损失,高盛、摩根和德意志银行虽然全身而退,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以后是否还有这么好的运气,是否也会遭遇无法承受的黑天鹅。
吴军老师在文章中认为,像高盛这样的百年老店还是值得信任的,但百年老店级别的金融机构遭遇滑铁卢也并非没有先例。
比如巴林银行是英国老牌贵族银行,其客户名单中甚至包括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可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金融巨无霸,却在 1995 年因为下属的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尼克·李森违规交易而造成的巨额亏损而轰然倒塌,最终宣布破产。
看到比尔黄这样手握数百亿美元资本的金融大鳄也会被割得血本无归,看到委托他管理资产的富豪家族看人也会走眼,再看到高盛、摩根这样的金融巨头也会识人有误,甚至还有野村证券和苏黎世信托这样的机构也扮演了韭菜的角色,我们作为普通人,对这个世界应该平添不少信心。
尽管社会阶层已经形成,但居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并非无懈可击,他们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这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里,随时都会有机会出现,只有我们做好了准备,在长长的一生里,谁能说就一定不能翻身实现逆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