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动画里我一直看不懂《哈尔的移动城堡》。直到一个多月前,我看了原著与电影对比的解析,那些卡顿在我脑海里的情节终于被疏解。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宫崎骏说《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他最满意的作品。虽然主要原因是,作为和平主义者,宫崎骏用这部动画表达了对当年美伊战事的谴责。
但在反战背景下的另一个故事主线是哈尔和索菲的自我拯救,这也是戴安娜·韦恩·琼斯所著的小说里的主题。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以前每次看到索菲对着受了伤蜷缩在洞穴深处的哈尔说,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you.”(你不明白,我爱你。)时,我总觉得很突兀,并暗自腹黑“难道就因为哈尔长得帅?”
原著里,索菲是家中长女,民间传说,长女或长子总是平庸或者邪恶,所以索菲一直很自卑。尤其她的两个妹妹和继母都长得非常漂亮,索菲对自己的容貌最为自卑。这也是为什么她选择继承父亲的帽子店而不敢尝试新的生活的原因。
在荒野女巫对她施了魔咒,让她变成老奶奶后,索菲反倒从容貌的自卑里挣脱出来,可以更加坦然地做自己。索菲住进哈尔的城堡之初,哈尔已看出索菲被施了咒,然后悄悄地试图帮她解除诅咒,但没有成功。这时哈尔才意识到索菲被施的咒是她自己让其无法被解除的,因为索菲潜意识里希望把自己隐藏起来(P.S.原著里索菲是个女巫,但她自己并不知道。)。
在卸掉了容貌自卑的枷锁后,索菲才真正敢抬起头看哈尔,她看到了他的虚荣、怯懦、孩子气和善良。是的,哈尔并不完美,而且在原著里他也没有俊秀的外表。我想,索菲爱上他,不仅因为被他性格里隐藏的那些美好吸引,也是因为索菲终于敢去主动靠近这些美好。
动画里的哈尔近乎完美,原著里那些不讨人喜欢的性格似乎在他身上也变得微不足道。不过,或许也因为他近乎完美的人设,对于他经历的伤痛我并不能共情。但我一直记得一个细节,在索菲第一天住进城堡,她不知道荒野女巫把施了咒的信放在她的衣兜里。哈尔打开信件,咒语镌刻在了餐桌上,哈尔用手掌抹去咒语。在他抬手的瞬间,我看到他的手掌有被烫伤的痕迹。
这就是哈尔对自己施的咒——自我伤害。虽然他自称懦弱不愿参战,却变成大鸟去阻止战事。而他的咒语的代价就是逐渐失去人性。从用自己的心交换路西法的魔法开始,他用的咒语、他的反抗、他的逃避都是不断地用自我伤害去做交换。正因如此,当索菲试图阻止他回到战场时,他说,“Sorry, I’vehadenough of running away, Sophie.NowI’ve got somethingI want toprotect. It’s you.”(对不起,索菲,我过去已经逃避了太多。现在我有想要保护的人,就是你。)才格外有分量。这一次他的魔法不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保护。
宫崎骏的另一部爱情动画《侧耳倾听》,我以前一直很喜欢,因为它和年轻时奋进的心态契合——因为喜欢,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与喜欢的人比肩而立。在彼此勉励和共同成长中建立起来的感情特别容易鼓舞人心。
现在,我更喜欢《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爱情,与互勉互励的共同成长型的感情相比,我觉得,能让自己安心并愿意给自己时间一点点卸下自己身上枷锁的那个人更加难能可贵。或许,只是因为我离当初那个奋进青年越来越远。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科研项目,迄今第四代学者仍在继续这项研究。该研究项目的课题是:What is the key to finding happiness?(通往幸福的关键是什么?)研究对象由最初的哈佛学子扩展到他们的家人和孩子,再到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迄今研究对象超过3万多人,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调查。很多被访者最初,尤其在年轻的时候,都认为通往幸福的钥匙包括金钱和成功。可是,研究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幸福的秘诀是,第一,健康;第二,良好的亲密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不太能和共勉成长型关系产生共鸣。我发现,《侧耳倾听》里的月岛雯为了赶上天泽圣司的成长步伐,过度内耗自己。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突然生病了。三天内我进了两次急诊中心,在长达5个小时的等待后(P.S.急诊中心的平均候诊时长为3小时,因为医护人员不足),医生告诉我,“There's definitely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but we can only examine you, we don’t do tests. You must go to see your GP.”(你健康出了问题,但我们只能做检查,不做任何检测。你必须得去见你的指定医生。)我预约到了我的GP,根据初步诊断,她开了缓解症状的药给我,然后再三叮嘱我,等血检结果出来之后再和她预约进行下一项检测。血检约到了下一周,然后血检当天医生生病了,预约被延期了近一周,然后在血检后的下一周我才收到检查结果。直到今天我还没预约到和我的GP的第二次会诊,更别提下一项检测了(P.S.检测需要和GP会诊后,我才能预约。)。难怪当时她给我开了一个月的药量,并说这些药应该可以吃到我们下次见面。
在等待血检的时候,我的病情再次加重,然后我见了第三个医生。她也只能做常规检查,看到我的情况,她说,“I know you’re suffering a lot. But before getting the test results, we can do nothing for you. You must save yourself.”(我看得出来你很痛苦,但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你必须得自己救自己。)当你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并且在短短几天内病情数次恶化,你唯一能指望的人只有医生的时候,她却告诉你上面的话,我不知道你的反应会是什么,但我当时感觉被人当面重重地摔上了门。那段时间,我特别害怕自己在异国他乡发生意外。
话虽如此,医生的话也给我指了一条路。她的话换言之就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很多年前,我读过《黄帝内经》。我已记不起当时为什么想要读它,而且书中的内容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不过,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些诊断方法,比如看舌象、号脉,还有诊治的方法,比如穴位按摩、食疗等。于是,我把自己当小白鼠,观察自己的症状然后在网上查询资料,一番折腾后大概了解了可能致病的原因。简言之,就是过度消耗自己导致的。过去的四个多月里,我一天也没休息过,每天连续学习和工作十多个小时,加之学习工作都用电脑,长此以往,胃、食道和颈椎出现了严重问题。虽大致了解了原因,但没有任何医学背景且对食物属性并不了解,自我调理和食疗进行得磕磕绊绊。
像哈尔一样,我也给自己施了咒——以过度消耗自我的方式去追逐“梦想”。所以,我也得自己一点一点得去解除这个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