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录1

学生时代的模式是,先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如数学中的定理,再去做题,通过题目强化知识,最后是终极目的-考试。
这里面隐藏的一个细节就是,当面对一个新题目时,解决该题目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都已经储备好了。实际流程就是:

知识储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生活或工作中,是不可能都按这种流程去执行的。我们可以认为,生活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奔着一个目的—解决问题。而在大多数场景下,我们面临的都是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上来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能力不是天生的,我们缺少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储备。

事实上,从学校进入社会后,我们进行了转变,真正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法论应该是:

明确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储备)-----》关闭问题

而不应该总寄希望于“我应该先把所有的技术学好,然后就能解决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了”。这是学生时代的遗留思想,认为学习知识是主要的,考试是次要的。需要清醒地认识,知识是我们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附加品,经验也是知识不是目的。程序员中的“唯技术论”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里面还有一个陷阱,问题解决之后是需要总结、再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很多人问题解决之后就什么都忘了,所以永远都是一个空瓶子。

讲完方法论,我们现在回归到生活中具体的场景中来。比如,很多人都会说,“哎呀,我想学习英语”,然后就开始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玩手机。这种是什么?根本就没有明确出问题来,当然也不可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学习英语,那么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需要在英语环境下进行沟通交流。明确问题之后我们就开始有针对性地知识储备,背单词、学语法,这些是基础入门,就像高中学数学时一样,先学定理,然后我们要做题来强化,来代入,可以试着做一些英语字幕翻译、创造英语使用场景,等这些做好了,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上述方法论在生活中的指导应用。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遵循“知识不是目的”的原则和坚持总结,就能避免掉入“唯技术论”的陷阱,变得越来越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领域20%的核心内容,可以解决这个领域80%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原则”。那么,如何识别哪些是核心呢?...
    isovu阅读 1,852评论 0 0
  • 最近想去败家,确找不到小伙伴可陪,时间上受限,最后为了满足购物欲,不是自己一个人匆匆去街上逛一下匆匆回家,...
    紫柠檬2016阅读 1,326评论 0 1
  • 今晚又被怼的很伤心,经过是这样的: 我就看了一下室友吐的葡萄籽皮,顺便撑在了其肩膀上,嗯,人家刚做的头发,...
    一枚枣阅读 1,592评论 0 0
  • 有人说,当你无法一个人享受孤独时,最好不要急着去结婚。可是,如果是因为这个人,而孤独呢? 午后的阳光,毫不吝惜,...
    萋萋满别晴阅读 1,183评论 0 0
  • 经常有宝妈对我说,她家的孩子很聪明,但就是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所以每次考试都不令人满意!还有的孩子做事虎头蛇尾,...
    初见___阅读 5,897评论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