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一篇逃离的北上广的文章深入人心,大家撤离人山人海的大都市,多年后有人习惯了故乡慢节奏的生活,有人又回到了雾霾、拥堵的一线城市。不去评论这现象的好坏,这都是大家基于现状和心里预期的选择。正所谓选择就是选择,没有对错,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深入思考,谨慎选择,承担后果,放宽心态就可以了。 仅仅以自己谈谈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
某文艺咖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大家觉得有道理,是我们内心都有这样的潜意识--远方很美好。对未知人们总是充满了期待,某人奔赴远方后衣锦还乡,这样的故事被大书特书。小区域的无权无势,总是期待远方有一个鲤跃龙门的机会,想自己成为平凡生活重网之外的一条漏网之鱼。
客观而言,北上广深及其他大城市以下几个优势:1.资源聚集效应。在这样的城市里,有很多良好的资源聚集再一起,这种现象会吸引来一些新资源。比如,周末可以去参加一场读书会活动,去听一场演讲;2.完善的服务体系。你出门可以叫个滴滴,不像做饭可以上百度外卖,你上某宝某东买个东西,可能上午下单,下午就到了;3.相对高的的收入。大城市的工资水平通常都是要高一些的,虽然消费水平略高(有些产品的价格还低比如电子产品、衣服),每个月的节余还是会多一些的。
而我常常是看着老同学、朋友的一些情况叫羡煞我也。朋友圈流行三个东西:自拍、美食、不转就死(那种强迫别人必须转的文字)。那些美美的自拍,我知道人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我这种基因一般,后天再随环境变异的怎么也弥补不了。更要命的是那些美食,天府之国各种火锅、干锅、小吃、香肠腊肉,我不知道到吞了多次口水(下次朋友圈再发,请先给我寄点来)。周末约几个老同学出来喝喝茶、摆龙门阵、打麻将更是好不自在!这样在外地远方的我们,走在加班回出租屋的路上更显得形单影只。人总要自己上路。如果遇上佳节回家,看见朋友幸福小家庭,母亲的那一顿唠叨,怎一个烦字了得?不下眉头,更上心头。
我其实是幸运的。开始工作时,我们是第一批管培生,Team five小队,加上研发中心几个同学,工厂里已经不少师兄做得好对小弟们还是很照顾的。周末大家一起吃饭、KTV、出去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古镇差不多都去遍。后来喜欢一个出去带着相机拍一些画面(偷拍是常事),周末参加读书会,自己读一些闲书,有时记上几笔,如果馋了,就会做自己想吃的,想起好友妈妈做的瓦罐莲藕大骨头,比舌尖上的中国更带劲,因为可以饱口福;想起堂妹做的鱼,就买了食材模仿;想起以前过年杀猪煮的猪肺汤,就一边掌勺,一边向老妈讨教秘方.....
这就是我一个人在远方的生活。我知道作为独生子的我未来要不回到一个离父母近一些的城市工作,要不把父母接到身边。父母尚不老,我还有梦,世界那么多,我想出去看看。不去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莫等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只相信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石头
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