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孩子的这些举动,你理解吗?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细小的事物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实践表明,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性。
0岁—2岁半
★视觉
——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
——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儿童口腔的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婴儿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并独立起来,其次才是用口来认识世界。
口不仅仅用来进食,在最早,他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
★手
——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八九个月的时候,手非常喜欢抓捏黏稠和软的东西。反复抓捏后再放进嘴里品尝,这是孩子最喜欢的。Tips:家长不要追着孩子喂饭,让孩子体验“从头到脚”都吃到饭的乐趣。
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
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手的自由使用不仅表达了儿童的思维,也表达了儿童思考的过程,禁止了儿童手的活动,就相当于禁止了儿童的思考。
★走
——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的走的敏感期的组成部分,当幼儿学会上下坡,他就真正地、完全地学会走路了。
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2岁前出现,这时儿童开始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
此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空间
——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幼儿早期可能以为自己和外界是一体化的,要明白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需要2至3年的时间。当他能够行走、使用手,移动物体就成为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间的敏感期接踵而至,使孩子开始“征服”他能够涉足的任何地方。
儿童通过抛洒、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放进去,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给家长造成的危机感比较大,但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我们可以在旁边保护他,而不要没完没了的唠叨,不要过多的设限制。
★细小事物
——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需要耐心,需要聚精会神,需要时间。这些甚至比那观察对象本身更重要。
对儿童来讲,观察和抓、捏细小东西本身,就是发展他们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给以后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
★秩序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他们最初的内在逻辑。秩序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
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
★模仿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并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把语言内化。家长和成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
对儿童来说,如果他对某一行为自己无法确定而不能完成时,就不会模仿,而会苦恼和焦虑。或是儿童根本没有发现这一行为时,也不能模仿。模仿在2岁左右最明显。
给父母的建议:一、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与错;二、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自我意识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审美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玩水、玩沙
——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
——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
——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标志。
刚开始,幼儿用打来表达他不同意、不喜欢的态度。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这是意识上的最早分离,通过语言表现。在这样持续的发展和深入的重复中,儿童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秩序
——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秩序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家长要做的是: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3岁——4岁
★执拗
——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承认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位空间的感觉。
★色彩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
——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
——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达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越反映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
——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粘、涂
——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
——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
——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父母、教师一定要做正确、简洁的解答。答不出来,如实告诉孩子,并寻找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
★绘画
——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儿童绘画的品质大概从2岁多就开始了,但这一时期绘画的表现还是符号系统。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表现生活的愿望和需求,进入了绘画的另一时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个阶段过后,大概在4岁半的时候,儿童的绘画有了新的提升,开始关注事物的细节,画面往更细微的方向发展。6岁以后,儿童在对造型的兴趣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开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灵的感觉。
★延续秩序
——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
——一对一的交换食物和玩具
儿童是通过物品来发展的,或者说儿童是通过消费物来发展的。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
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到了5岁左右,儿童必然开始喜欢和别人分享物品,这是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4岁——5岁
★出生
——开始询问文字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对0-12岁的儿童来说,认识性别、性器官以及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就像认识鼻子、眼睛一样。
★情感
——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人际关系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儿童首先是通过食物来产生连接;两三个月之后开始通过分享或者交换玩具来建立关系;到4岁多5岁的时候,儿童会发现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相互理解的基础上;5岁多6岁的时候,儿童对规则高度感兴趣,在一起玩时先建立规则。
★婚姻
——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婚姻敏感期旨在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是彼此相爱的,互爱是结婚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爱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儿童形成结婚的概念,表明他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初步的感觉。作为家长和老师,对此不要大惊小怪,一定要平等地、正常滴、科学地和孩子交流。
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4岁以后,有些在3岁多就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阶段。初始阶段的表现是对自己的父母的喜欢。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意识到,应该跟我同龄的人结婚,这时,孩子会在小朋友中间选择婚姻的对象。这个时期过去后,儿童开始懂得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和自己爱慕的伙伴交往。再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大约是5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喜欢而痛苦。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儿童在童年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将为孩子成人后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
★审美
——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
★数学概念
——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
——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
——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绘画、认字、音乐、阅读
儿童进入5岁左右,文字、符号、涂色、数学逻辑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
5岁——6岁
★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异性朋友的敏感期,就好像童年在为未来的成人准备,童年建立了婚姻的概念和理念。
对儿童来说,异性朋友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它使儿童变得向上、助人、自爱、自觉,使儿童经历快乐和痛苦,使儿童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书写
——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
——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
——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
——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延续交往的敏感期
——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6岁以上
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等。
除此之外,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表现出理财的兴趣、集体意识、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等。
本文整理自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阅读这本书是个非常愉快地过程。文中不同其他育儿书籍都是干巴巴的理论阐述,而是举了200多个孩子的例子,生动的把孩子在敏感期时的表现展露出来,不仅有孩子的行为还有家长和老师的做法,让人学到很多东西。建议每个父母都看看这本书,能够让你更懂孩子。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