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想将一下这个话题。这个题目可能概括得不那么标准。自己开门也就是说,每次出门前都自己带好钥匙,回来时自己用钥匙开门不用去打扰麻烦其他人。敲门,顾名思义,就是出门不带钥匙,回来的时候呢,没钥匙进不了门了肿么办?敲门呗!这是两种不同的习惯或者说人生态度。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麻烦到别人的人,所以每次出门,无论是去旁边的寝室还是跑下楼去外面,我都会自觉地从包包里拿出钥匙,随身带着。然后回来的时候自己开锁。但是我的室友有好几个都是不喜欢带钥匙的。于是乎,我们宿舍通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比如说,寝室里只要开着灯,不管有没有人,不喜欢自己带钥匙的同学就会敲门,敲得震天响,然后等着别人开。有时候,宿舍里的同学在自己忙自己的事情,突然间,室友敲门了,起还是不起,开还是不开,是你去开还是我去开,通常都会产生一些个问题。也许有很多无私的同学每次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去开门,但是毕竟这样还是打扰到了这些同学的。不知道那些在门外敲门等着门里的人来开的人是什么样的心里?难道不会尴尬吗?尴尬了,门开了说一句“谢谢”。下一次,依旧是这样。我的座位比较尴尬,是最靠近门的位置,所以通常宿舍有人敲门都是我去开。不是愿意开,很无私,我没有正事要做等着给别人开门,而是这敲门声震得门里的同学无法安心地干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会想,等着别人开门的时候那种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是里面有人然后磨蹭很长时间来开的缓了一口气的感觉还是等等还没来等等还没来的焦急感?我有过忘记带钥匙的一次,那时的我是担心,担心宿舍里没人,由此生出一种恐惧感,难道回不了寝室了嘛?还要跑去阿姨那里借钥匙?
所以,我一直觉得出门不带钥匙选择敲门的人,人生态度是淡然的,随和的,平缓的,不急不躁。而选择自己带钥匙的人,人生态度却截然相反,不排除不想麻烦别人的因素,大多这样的人一定是不愿意花那么一点时间去等着,等得到等不到还是个未知数。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要吐槽一下斜对边寝室的同学。每次那几个同学一起回来的时候,不管有没有戴上钥匙,都会大开嗓门地呼叫门里的同学来开。“快开门快开门!”这呼叫声,整栋楼都可以听到,比消防车救护车还要嘹亮。寝室的隔音效果不好,楼道空旷得很,回音效果到是百分百的好,所以,每天斜对边的宿舍都会传来这样的声音。(有时候等了一会儿还没开就会恶作剧式的说“检查卫生的。”或者是“老师来了。”或者是“阿姨来了。”或者是带有诱惑性的“好多好吃的,要不要吃?”)
之前参加过一次学校的辩论会。我们小组抽到的议题是“这个社会,你愿意选择做智者还是做勇者。”具体的辩论情况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后来也去观摩过好几场辩论,话题都是耳熟能详的。我到是觉得是否该自己带钥匙是一个不错的辩论题目。(只是我的个人感觉)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带钥匙还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每次有人来开门的感觉很好。就像一个家庭,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有工作的,而且还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即使有关联也无大碍),每次总有一个会先回家一个后回家的(不考虑一起开车回家的)。这时候,如果先到家的那个已经开始准备晚餐,将温馨的小屋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话,后回来的那一位选择让家里的那位开门,感受到的是家庭的一种温馨感,一种满足感。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有人开门有人煮好饭等着你的日子很是美好。是的,我也听过其他同学之间的对话(我自己不好意思说,总觉得每个人都自己有自己的习惯吧!)一个说:“你怎么总不带钥匙出门?”另一个回答:“哦!感觉寝室里有人在,我就可以轻松一点了嘛。而且感觉有家的温暖感唉!”就冲有家的温暖感,我们很多不是很想为他人开门的人也变得愿意了,这大概就是家的温暖感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