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最温柔?
有人说,性格温婉的人温柔,说话都轻声细语,自然是一个温柔的人;有人说,原生家庭幸福的人温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才有能力去温暖别人。
可是,说话轻声细语,只能说是语气温柔,与温柔无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有可能宠出“公主病”,也与温柔无关。
真正的温柔,不是外表多么柔和,也不是语气多么甜蜜,而是一种独特的处事方式,是待人接物时柔和的态度。
这样的温柔,只有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做到。
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我们很难假定一个带有强烈自卑感的个体会是个看起来柔顺、平静、自制并且和善的人。”
倘若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自己浑身带刺,极其容易被别人扰乱心境的时候,是想温柔也温柔不了的。
反而是那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有强大的内心作为行为支撑,才不至于在慌乱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也就是说,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温柔,这点用心理学也能解释。
“踢猫效应”:内心强大,才不容易被他人撼动
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
男人洗脸时,将手表放在洗漱台上,妻子看到后担心手表进水,将手表收到饭桌上,孩子打闹时不小心将手表撞下饭桌,手表碎了。
因为这件事,男人勃然大怒,指责妻子乱放自己东西,妻子被骂后心烦气躁,看到孩子在玩闹,骂了孩子一顿。
孩子受了批评心情不好,出门看见熟睡的猫便踢了一脚。
猫在睡梦中被惊醒,因为应激反应冲到了马路上,吓到了一辆卡车司机,卡车刚好撞到了男人。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而这种结果最终产生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发泄坏情绪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二,承受坏情绪的人受到了影响,成为了坏情绪的传播者。
试想,若是妻子在被丈夫指责的时候,能守住自己内心的世界,不被对方影响,结果还会不会如此?
大抵不会。
甚至可以说,不管是丈夫也好,妻子也好,哪怕是孩子也罢,只要有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不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所扰乱心境,结果都不至于此。
毕竟,手表碎了这件事,其实真的不大,被丈夫指责这件事,也不算严重,祸及孩子,也能理解。
可惜的是,这家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强大到自己可以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也许当时男人想要的,不过是一句安慰,女人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拥抱,孩子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尊重罢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不至于被别人的情绪传染,能自己化解自己的压力,这才能守住自己的世界,保留自己的温柔。
到了最后,也是她们会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酸葡萄效应”:内心越是强大,越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伊索寓言》中,“酸葡萄”的故事广为人知。
狐狸想吃葡萄,但是却吃不到葡萄,于是自欺欺人地说:“葡萄一定是酸的,我才不想吃酸葡萄。”
心理学中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所以常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的现象成为“酸葡萄”效应。
说“葡萄酸”的人,是为了减少自己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挫败感,是为了消除不安所以进行的自我安慰。
而这样的现象,反应的是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
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才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宁愿安慰自己“没关系”;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才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宁愿欺骗自己“不想要”。
这样一来,自己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时,只会进行自我欺骗和自我安慰,永远不会有进步的可能,也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试想,当一个人这种“自我安慰”的状态维持时间较长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自己内心清楚自己不如别人,自己知道自己过得不是想要的生活,戾气越来越重时,自然无法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就像《花千骨》中的轻水。
原本的她对人友善,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梦想,可是偏偏她想要的都得不到,她不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反而把错都推到了花千骨身上。
之后的她觉得,自己之所以没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因为花千骨的打扰,自己之所以不被重视,就是因为花千骨的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倘若轻水从一开始就主动追求,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结果一定比现在好。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有勇气认清生活的真相,不至于在自欺欺人中度过一生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因为她们的温柔,是自己内心的宁静,是争取后的释然。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渐渐觉得温柔才是最珍贵的品质,不是故意讨好,不是自诩情商高,是那种真正的,干干净净的温柔。”
一个人之所以温柔,是有能力保全自己,之后又去保全他人。
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心情都无法平复,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搞定,自然很难接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比自己轻松。
就像评价刻薄的人时说:“你那么刻薄,生活一定很苦吧。”
诚如这句话所说,很多人不是非要刻薄,而是无法坦然面对生活;不是不想温柔,只是没有能力温柔。
所以,往往是内心强大的人,会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她们懂得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如何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