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段时间,我们家彼此之间的称呼都会换一种,从何时兴起来的传统也不知道,有段时间是“小某某”,一定得是叠音。后来有段时间却是连名带姓,“你李某”,毫不客气的像外家人。有时候对爸爸妈妈的称呼也直接变成了“爹”“娘”,颇有古风韵味。最近好长一段时间都是“阿某”,如“阿爸”“阿妈”,唯独我最喜欢,也显得亲切。妹妹对我也毫不客气,几乎从不叫“姐姐”,反而也觉得平等,没有辈分之分,落得轻松。
今天,值此父亲节,有几句话相对阿爸说:
首先,感谢这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
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你无比的宠爱我,也许是第一个孩子的缘故,也因生的瘦小,你总是抱在怀里不肯撒手,大冬天的,把我裹在你的大棉袄中,靠你体温取暖,你只要一停下来,我就开始哭闹,所以你总得慢慢悠悠的不停地走动着。
妈妈说,你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带好吃的或者玩具。我就记得你有次带给我了一只氢气球,我玩好好久,后不知怎地,开始漏气,也飘不起来了,就那样干瘪着挂在墙上,挂了好久。后来还有作业本,圆珠笔,衣服,鞋架,盆栽,工艺品等。有的好生收藏着,有的在岁月中打碎了。
长这么大,没缺我一口吃,没少我一口喝,没病没灾,养得很好。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要去很远的街道念书,来回路程很远,你就买了辆24的小自行车给我,没怎么学,就会骑了,伴随了我小学两年,初中三年,轮胎换了好几个,车座也换了,手刹也修了好几回。有时候轮胎扎破的很频繁,你就只是笑笑说,破了就给你补么,路不平也没办法,你骑车的时候慢一点。这辆自行车在我在放了有12年之久,后来实在没法再修再补了,大学毕业后,你把它十几块钱卖了废铁。
其次,感谢阿爸供我读书才走出来。
我能想象,如果没有读大学,我可能也会像老家其他女孩子那样,早早结婚生子,逛不完的菜市场,扯不完的家长里短。也许早已一张沧桑的脸,腰上的赘肉横生,逢人只有老公孩子,或者抱怨难伺候的公公婆婆。又或者还在外打工,出卖体力换得一点辛苦钱,油腻的手,无神的眼,没有希望,也谈不上理想。
十多万的投入,如果用来和妈妈的生活,必定也能过得舒坦些,但阿爸却选择供一个女孩子读书。那时候,总有人认为,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得嫁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花了那么多钱,还不是给别人家养媳妇。
但是幸好,阿爸没有,不仅对我没有,对妹妹也没有。如今50余岁的阿爸,渐渐年迈,也还是努力做工,供妹妹念书。也许,是在替别人家养媳妇,但阿爸养出来的媳妇也是煜煜生辉散着光芒的。
再次,感谢阿爸不嫌女丑,不嫌女穷。
只要阿爸看我穿裙子,就觉得我冷,只要我晚回家,阿爸就觉得我肯定是饿着的,从来都是素面朝天不洗头,阿爸也觉得中午暖和了再洗,穿戴不整齐也没啥大关系,只要我身体健康,都是美的,也都是好的。
毕业两年有余,没有积蓄。有时还要阿爸问我过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都会心酸,没有照顾到家里,却还要阿爸来问候我。也总是会觉得羞愧。他总是说:你照顾好自己就好了,自己够用,不够就和他说,不管怎么样,都要按时吃饭,要吃饱。每逢换季,阿爸都会打电话来说,让添几件新衣服。每逢节日,都是阿爸打电话来让我记得买粽子吃,买月饼吃,生日了,要出去吃顿好的。
大学以前,阿爸和我说话总是很少的,几乎都是我在关心着他,问他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劳累着。反而工作以后,却是阿爸在问候我这些,他主动打给我电话也越来越勤,我知道,他肯定是在想念我呀。谢谢阿爸。
最后,感谢阿爸给我一个欢乐的家。
阿爸在家,家里的氛围就很活跃,打闹着的,嬉笑着的。氛围很好。我记事起,他和阿妈就很和睦,后来没有见过他们红过脸,即使政见不同,也都是阿爸忍耐着的,这种忍耐,几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和妹妹逐渐念书远行,他对我和妹妹的要求只有一个:常常打电话回家,和你妈多说几句话。
有时候在想,儿女怎样的品行,真的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见多了孩子淘气不听话的,背后也大多是父母不和睦的。所以,很感激阿爸阿妈营造的家庭环境,让我和阿菲感觉很幸福。阿爸阿妈都是天使。
以后,你们有我和阿菲。
阿爸阿妈一生都很辛苦,受尽的磨难也让我们更加依赖彼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都是阿爸阿妈做主张,后来却变成了“你和你爸商量”“你和阿菲商量”,家里慢慢地主导权成了我和妹妹,这种感觉很难受。
我哪里做的了主啊!在这个家里,阿爸和阿妈永远都是领导者。你们的地位无人能及。
但我也希望给你们肩膀,辛苦了大半辈子,我和妹妹也都会彼此照应且照顾你们。
阿爸,您辛苦了,我和阿菲还有阿妈都爱你。
是你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祝,身体健康。以后你可以少操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