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简书上看到不少讨论公众号写作与纯文学创作关系的文章,主要观点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作者,必须耐得住寂寞,远离公众号写作的模式,抛开写作变现的念头。
不少简友深以为是,并且打比喻说好比月亮与六便士,二者必选其一 ,不可兼得。
然而,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月亮与六便士或许二者必选其一吧,但公众号写作与追求纯文学创作之间,却未必是。
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们文化消费的意识也提高了。平时闲着没事,不少人喜欢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获取热点信息,提高知识品味,还转发朋友圈,以标榜、提高逼格。公众号写作也就应运而生。
由此也不难理解公众号写作的特点,公众号文章必须善于吸引读者眼球,体现一定的思维特点和文化品味。它可以包含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难度不能太大,以便于普通读者理解和阅读;一篇文章的信息含量不能太大 ,以便适应读者的碎片化阅读模式;构成文章的单位——段落,不能太长,否则读者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所以我觉得,公众号文章具有通讯或者科普文、文艺小品文的某些特点。
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某些作者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研究爆文套路,做标题党,追热点、欺骗浮夸等,自认为是在模仿大神们的成功方法,却完全忽视了成功者是如何刻苦锤炼文字功底,提高思想认识和文学修养的,即所谓,舍本逐末。如此做为,能成为公众号领域的大神吗?
也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些写作者对公众号写作产生了厌恶,认为从事公众号写作太功利,有违文学创作的初衷,把两者对立起来。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公众号创作领域也出了不少文学精品和大神的!他们的创作经验经历,真的值得我们膜拜与学习。
就像电影,一提起商业化就有人嗤之以鼻,其实就算商业化的影片里,也不乏真正的精品嘛!
我们需要戒除的是,公众号创作中的急躁、焦虑、患得患失、极度功利的做法,如果做到了,它应该可以成为督促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佛教讲普度众生,试想:如果佛经、教义令众生觉得晦涩难懂,那如何普度众生?
服务大众,亦是文学的功用之一。个人公众号的繁荣,是否也体现了文学普及、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标志吧?
因此,随着个人公众号发展日趋成熟,那些真正服务大众,有品味有价值的势必会蓬勃发展下去,那些只知道投机、哗众取宠的公众号,寿命恐不长久。
某些平台为提高文章的点击率,甚至采取了给读者红包、薪酬的方式,导致一部分读者为赚取好处去点击打开文章。其实许多文章内容乏味、缺乏阅读价值,读者秒速点开又关闭,根本不会去看内容,这样的公众号会长久存在下去吗?
我看不会。
纯文学创作,有时候的确曲高和寡,受众不多,显得颇为寂寞,不比公众号上的热闹。不过可喜的是,有不少坚定的文学爱好者,愿意选择这条道路前行,我真的由衷地赞赏!但我仍然认为这与公众号写作并不矛盾,有意者何不双管齐下?
既追求写作变现等现实功用,又能静下心来深耕追求纯文学的梦想,难道不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