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认知就是他对世界的看法,那么,他对世界的看法是怎么发生改变的呢,这就需要元认知能力了,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和理解,如何才能锻炼我们的元认知能力?我们将调用元认知能力分成主要的三部分:
1 保持觉知
2 寻找方法
3 练习固化
任何一次我们错误的思考过程的纠正,都来源于首先我们知道我们错了,其次我们还要能找到更正确有效的做法是什么,最后,我们用正确的做法替代了错误的做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去一家新餐厅点菜,一开始我们可以去尝试点那些我们觉得好吃的菜,点完肯定会发现有些菜特别好吃,另一些特别难吃;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哪些是好吃的,哪些是不好吃的,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全新认知,我们知道了我们原本以为的对原来是错了;再下次点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重新选择,去点那些已经被测试出有效的菜,那么我们所点的菜就更好了,这就是寻找新解和重新编程。点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给出的反馈非常即时,而且好与坏很清晰,而日常行为的反馈系统就没有这么明白了,比如写作能力的提升,即使写过这么多文章了,我们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写作理论,很难知道怎么更好地提升,因为给到我们的读者反馈太少了。
如何保持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就是我们能够抽离出当时当刻,而学会用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像是在用那个编程者的自己审视着那个执行者的自己。学会记录和定期复盘是保持自己觉知的好方法。
1、学会记录。记录,相当于把心里想的东西全部写下来,写作和随笔都是一种记录,在记录中,我们的思路被理清楚了,我们会把我们想的东西当成了一种客观存在,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
在调整自己的情绪里,学会记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曾经有一段长期记录自己所想的经历,在记录中不断理清需要解决怎么样的现实问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有非常好的疗愈效果。
2、定期复盘。复盘就是向实践学习,在行动中调整的能力。我们通过回顾,可以发现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这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视角去看我们自己,当我们这样看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去审视自己,纠正自己。
让自己暴露在未知之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检验出我们原本以为的对,是否是真正的正确。只有知道一个知识可以使用的边界,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
如何寻找方法?
当我们觉知到此路不通时,肯定就需要去重新架设反应的路径,正确的反应,应该是什么,怎么反应才是最有效的反应?这些都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专念去突破。当我们走神的时候,理性思维会被直觉思维取代,创造性思维会被机械思维取代。而专念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它让我们不停地问自己:
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我可不可以离经叛道,走出我自己的道路?
去做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能让我们处于心流中,而这种持续性的关注,可以让我们的大脑不处于一种自动化的运转中,因为我们脑部神经元就有可能处于被改写的情况下。
如何练习固化?
练习固化,即让我们使用寻找到的出路,去代替原来的思考方案,比如,原来我们以为很多事情一没有办法,就放弃了;而现在会去审视这是否是无法改变,如果无法改变,则接受,如果可以改变,则要更加积极主动。
刻意练习,是一种重新编程的方式。在《刻意练习》一书里,作者举了几个练习改变大脑结构的例子。比如,与非音乐家的研究对象相比,音乐家在控制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大脑部位,也就是小脑,通常大一些;与非数学家的研究对象相比,数学家的顶下小叶中的脑灰质明显多得多,这个大脑区域负责数学计算和看见空间中的物体。最近一项调查还关注了滑翔飞行员和非滑翔飞行员的大脑,发现飞行员的大脑在几个不同区域中拥有更多的灰色区域。
即使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纯“体格技能”,比如游泳或体操,大脑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训练也造就了大脑的改变。例如,竞技跳水远动员和非竞技跳水者比起来,在测量大脑区域中脑灰质数量的一个指标上,前者在三个特定区域中都更厚一些,所有这三个区域都在觉察和控制身体的移动方面发挥着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训练,能够改造我们的大脑,进而使得我们完成以前完成不了的任务,这是刻意练习主要的作用方式。这也是元认知的力量。
在6月16日凌晨的比赛中,33岁的C罗,面对强劲的对手,独中三元,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葡萄牙国家队,在看到后续报道的时候,才发现,原来C罗在日常训练中有的是异于常人的勤奋。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有两种状态,按照以前做事的方式不断重复,这就是生活在一个足够好的世界里,永远的保持平衡;另一种,则是像C罗一样,永远的挑战着自己的极限。而在挑战自己极限的道路上,元认知的能力能帮助我们看清自我的边界,从而做出更有效的下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