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三大批判内容实质上就是指认识论、实践论、判断力论,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层次
1.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是他的核心问题,他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是基于判断,判断本身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
说实话,其实我一开始听到这三个词的时候,一丁点儿概念都没有,也不知道怎么翻译过来的,那就练习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去揣摩吧。先天分析判断大概就是不言而喻的一类判断,跟后天经验没啥关系,比如物质是有广延的,他的谓词(宾语)是主词的一部分,他并不会增加人的知识;后天综合判断,说到后天就跟后天经验有关了,它能扩展人的知识,谓词没有包含在主词之中;先天综合判断,那肯定就是前两者的结合了,关于先天,里面就带有普遍必然性的意味了,关于综合,肯定就涉及到经验综合、知识的扩展性了,其实他就是要论证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能,这也跟他早期批判有关,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矛盾、论先天的认识对象、哥白尼式革命有关......
2.遇到的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既然先天综合判断是一切可能的科学的基础,那么这个问题按照上面的层次就可以拆分为四个问题:纯粹数学如何成为可能?纯粹自然科学如何成为可能?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成为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数学算是从感性上升至知性之间的这样一个领域,他连接着感性和知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工具,也即先天综合判断可以拆分为纯粹数学如何成为可能;自然科学也是在感性领域与知性领域之间活动的,也即纯粹自然科学如何成为可能;还记得亚里士多德有关于形而上学的描述,即存在的存在(实体学说、运动的潜能现实、四因说等等),从知性上升到理性的这样一种状态,即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成为可能;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从知性上升到理性的状态,即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以上可能有点胡扯,但是当下的我已经尽力了,等哪天想明白了再写吧......
3.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
第一个问题是用先验感性论来回答的;
第二个问题是由先验逻辑论里面的先验分析论来解答的;
第三个问题是由先验逻辑论里面的先验辨证论来回答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由先验方法论来回答的;
4.对认识的分类
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层次,其中理性又分为消极的辨证论和积极的方法论,后者构成了向实践理性(道德)的过渡......
感性:先验感性论——解释纯粹数学如何可能
感性的一整套结构和作用方式
A.先天直观形式
在康德看来,感性是一种被动接受感受的认识能力,也就是直观认识能力,这是我们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指先天直观形式,是指时间和空间形式,另外一类是指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材料,包括印象感觉等杂多材料(颜色、气味等);
康德在先验感性论里面谈及的就是先天直观形式的性质以及与后天质料的关系,用来说明纯粹数学何以可能,说明纯粹数学如何在直观中形成认识对象;
空间时间等直观不是自在之物本身或者它的形式,它只是认识主体先天直观形式,它是一切直观对象包括数学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这些直观对象并非自在之物,而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在我们直观中所形成的印象;
(这一部分主要就是讲认识对象如何形成的,认识对象包括先天直观形式以及经由自在之物刺激形成印象的后天质料两部分构成,所以其实归根结底,认识对象是由先天直观形式+直观质料构成)
————以上主要讲先天,先天直观形式,时间与空间
B.先天与先验
先天是指逻辑上在先,而先验是指这样一类知识,他们虽然先于经验但是正是有关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知识,先验感性论就是在感性的基础上讨论有关对象的知识可能性条件的学说。
————区分先天与先验,重点在先验,先验跟经验扯上一点关系了,是指有关知识经验何以可能的条件
C.空间与时间
康德得出结论说,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感知一切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感知一切内部现象(内心状态)的先天直观条件。而一切外部现象都需要纳入到内部感知,所以时间是感受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正因为时间和空间既是认识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也是一切形成感性直观对象的条件,他们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这就是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性的实在性;
先验的感性论正是因为先验的,所以它是一切对象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因而必能适用于一切经验对象,具有客观意义上的观念论;(客观在于适用于一切经验对象)
经验性的实在论正因为是经验的,所以这种实在论会被限制在现象界而不会延伸至自在之物,故而只具有主观意义上的客观实在论;(主观在于被限制在现象界)
知性——先验分析论——解释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A.知性和感性的关系:
和感性相比,知性和理性都属于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他们一起构成了先验逻辑,知性是先验分析论中解释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最高原理,感性提供对象,即知性思维对象,知性本身也有一整套结构和作用模式,是必须要拿出来作单独分析用的;
B.知性的范畴
知性是一种可以主动产生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有其主动性、自发性,体现为一系列知性纯粹概念,也即范畴,这些范畴从低级到高级构成一个井然有序严密系统,即先验逻辑系统;
康德首先列出了一个知性的逻辑判断机能表,根据这个判断表列出了一个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的范畴:偶性、因果性、协同性
模态的范畴:可能性、存有、必然性
前两个对立,后一个统一,这十二个范畴共同构成了思维的基本原则,都是科学知识, 如果要获得积极地成果,就必须要努力去寻找满足的条件,他们都反映了知性的能动的综合作用的某一方面;
C. 先验演绎
经验知识是由两个来源不同的成分组成的,一个是先验范畴,一个是后天经验材料,先验范畴如何必然能够运用于一切经验材料之上,这就是康德的范畴的先验演绎。这说明一切有关经验对象的客观知识都是自我意识先验的统觉作用建立起来的,范畴在其中代表自我意识的综合,他们必然能够运用于一切感官对象上面;
D.图型
康德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范畴要能够运用于感官对象,还必须有判断力,判断力必须要找到一个中间环节,它既具有先天直观的形式(范畴),又具有感性直观(感官对象)的形式,才能将先验范畴和经验直观双方牢固的结合起来。时间刚好具有这样双重的性质,所以这个环节就是想象力对时间作种种先验规定而形成的图形;
总之,知性的范畴离不开图型而有任何先验的运用,而只能通过图型作用于经验对象上,凡是企图越过图型超过感性经验的范畴而把先验范畴作先验的运用都是不合法的,是混淆了自在之物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