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栽种的树木,以槐树、梧桐、银杏为多,其中又有两条路被冠以后两种树的名字,曰“银杏大道”“梧桐大道”。说起这三种树的典故,牵强附会一番,觉得煞是符合学校的氛围——
古时常以“槐”代指科考,考试年称“槐秋”,考试月称“槐黄”,举子赴考称“踏槐”。而之所以与槐关联,大约典出《周礼》:“面三槐,三公位焉”,郑玄注:“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一方面,读书人考试前通常要向名流高位“行卷”,借以提高声望,加大科举及第的概率;另一方面,得以位列三公,也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故而有此指代。
“凤栖梧”的意象,最早来自《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北宋学者陈翥《桐谱》:“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干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也。”梧桐在诗词中又常称“井桐”,源于民间在井边种植梧桐的习俗。古人认为井中有龙,栽梧桐树又能引凤鸟来栖,井边种植梧桐,取“龙凤呈祥”之意。
至于银杏,所知不多,但听闻有“公孙树”之称,因其自栽种至结果所需时日较长,至大量结果则更需年岁,“公种树而孙得食”,所以称“公孙树”。
——种槐树,冀望学子得以大展宏图;栽梧桐,取其“人中龙凤”或“龙章凤姿”之意,又或取“凤凰非梧桐不栖”之高洁志向;至于“公孙树”么,岂不闻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