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一个乐队,它的名字叫做福禄寿。这样的乐队名字给我一种相当传统中国的感觉,总觉得这样的乐队会有许多中国风格的元素蕴含在曲子当中。当然我的猜测并不完全正确,这是一个或许比较现代形式的乐队,曲风偏向电子,又融合了一些古典元素,表现出一种慵懒且精神的诉说。
其实,她们的音乐风格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只是觉得,每个有名气的乐队,都有一些独一无二的地方。比如说,乐队的专辑封面很酷,乐队成员长的很好看,又或者说,她们的作品里有自己的影子,她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太像了。我们对于一个乐队的好感常常来源于共鸣,似乎相同的审美,似乎相同的价值观,于是我喜欢她们,我听她们的歌。她们的人设常常就这样刻在我们的心中,很美好。
于是,突然发生了点事情。简单点说,就是乐队成员购买了毒品被抓获,获刑1年。有趣的事情是,这个事情发生在一年多以前,而在今天才被众所周知。
艺人吸毒的事情不在少数,会有许许多多的粉丝因为这样的事情脱粉。或许是对违法犯罪的本能抗拒,又或者是对毒品的危害深恶痛绝,还有的似乎有点不知所以然,反正嘛,吸毒了,和我想象中的你不一样啊,人设崩塌,然后就脱粉了。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王力宏和李云迪的身上,人设崩塌。
似乎人们对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的苛刻,你应该这样好,你不应该这样做啊,你怎么能这么做呢。艺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掀起狂澜,霸占头条,今天又有哪个人做了什么正能量的事情,明天又有哪个人被曝黑料直接社会性死亡。
这样的苛刻不是那么恰当。真正意义上的艺人的作品,往往只是那一份作品,是他把自己心血的完全注入,自己理想中的情绪的宣泄,自己梦境中的描绘,才成就了这样的一份作品。他不是把自己完全作为一个作品来宣传的,因而作品和本人的关系并不很大。更有一种可能,正是他们本身做不到这样子的东西,才把这样的东西在作品中实现,从而达到一种自身的圆满。这样来看,给艺人对标一些人设也是很不恰当的了。仅仅是听了一些艺人的作品,就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他,或是与他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这样的想法显得有些幼稚。如果硬要说上一种关系,我觉得用属于的方式来形容更加恰当,这份作品属于什么人,当那个人创作结束之后,作品就已经独立的存在了,而不受创作者的意志而改变,如何在作品中获得个人价值的认同,全凭听者自身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对创作者的人设想象没有了任何根据,自然也不应该因为人设的崩塌而对作者的作品感到失望。
并且就一般理性而言,艺人也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怪癖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就拿现在正在阅读的读者来说,或许这其中有些人有香港脚,有些人会咬手指头,有人喜欢抠脚完后闻闻手指等等一系列的习惯。这并没有说好或者是不好,但是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令自己感受到愉悦,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我并不是在为吸毒这样的事情辩护,吸毒的危害众所周知,对社会的影响也相当的深刻,只是对待这样的事情我并不会感到特别的惊讶。走私毒品的人并不只有她一个人,遇见这样的事情我只会觉得,又一个走私毒品的人被抓获了,而不是福禄寿乐队成员,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走私毒品的人。同时,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欣赏她们的作品,在作品中有她们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对亲情的怀念,对生活种种疑问的回答,这样的作品并不是依靠创作者才活着,而是作品本身就在感染着我们。
同样的,在李云迪被开除钢琴家协会这件事上,并不是不嫖娼就可以加入钢琴家协会,而是李云迪的钢琴技巧过人。所以这样看来,被开除的事情还是特别离谱的,因为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没有特别的关联,就像对于人设崩塌的王力宏,他的歌声仍然给予了他的作品莫大的灵魂。
这要提醒我们的是,有些东西不必那样称心如意,因为不完整的事情,或许正是我们人类一直可以为人的缘故。
2022-04-26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思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