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一场烟花秀,炸碎三重信任

9 月 19 日傍晚,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 5500 米)的山脊上,145 根烟火管依次引爆,3000 米长的彩烟 “升龙” 在雪域上空舒展。

这场由始祖鸟赞助、蔡国强创作的艺术表演,本想致敬自然,却在 24 小时内沦为全网群嘲的环保事件。

争议的导火索,是高原生态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的冲突。尽管主办方宣称使用 “生物可降解彩烟”,且通过北京冬奥会及欧美多地环保验证,但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戳破了这份 “纸面承诺”。

植物学家顾有容指出,当地 10 厘米厚的草毡层是固碳保水的关键,爆破冲击波可能导致土层松动,而植被恢复需数十年甚至百年。更致命的是,高寒地区生物活性低,所谓 “可降解材料” 的分解周期会大幅延长,残留化学物质可能污染水源与土壤。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大同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测显示,烟花爆竹燃放可使 PM2.5 浓度飙升至平时的 6 倍,春节禁燃后污染物降幅最高达 71.2%。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中心的研究则表明,烟花对 PM2.5 污染的贡献率可达 80%。即便此次燃放等级为 “最低风险”,但在生态敏感的高原,微小污染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当地村民反映 “味道浓烈”,而雪豹等珍稀动物或因噪音产生应激反应,甚至破坏食物链平衡。

比环境风险更刺眼的,是品牌初心的背离。作为户外领域的 “顶流”,始祖鸟一直以 “敬畏自然” 为标签,其母公司亚玛芬 2024 年营收已达 156 亿元人民币。但这次在生态红线区的操作,让消费者怒斥其从 “自然守护者” 变成 “生态干扰者”。有老用户直言:“穿始祖鸟是为了保护自己去亲近自然,不是看它用火药‘炸’自然。”

9 月 21 日,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先后致歉,承诺邀请第三方评估并开展补救。日喀则市也已成立调查组核查。但公众的质疑并未平息:为何手续合规却忽视生态特殊性?为何事前不公开环评数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比道歉更关乎信任重建。

艺术的浪漫从不应建立在自然的伤痛之上。当 3000 米彩烟散去,留下的不仅是待修复的草甸,更是对所有品牌与创作者的警示: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 “艺术表达” 都该有敬畏之心。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