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不想再跟你们拿钱了......”

图/ lost7 作品    文/ 想说青年


01

我不想跟父母拿钱的念头从初中就开始萌发了。

每次老师说要买练习册交乱七八糟费用的时候,我们就低着头,拿着书愤懑地拍了桌子,嘴里吐了一句:又要钱。憋着一句话,怎么跟爸妈开口呢?

收钱的那一天,班长挨个挨个收,像城管跟地摊小贩收租,同桌说:班长,可不可以再推迟一天,其他人连声诺诺,班长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跑去跟班主任商量。

我偷偷跟着去,透过门缝,听到班长说,老师,有部分同学要求推迟一天交钱,老师疑惑,班长说:“老师,其实我也没交,我爸妈最近生意不太好,我不好意思开口,跟他们拿钱。“

老师沉默了一阵,那推迟一天交吧。

那个年纪的我们,已经有不想跟父母拿钱的意识了。

我们不敢开口,看着爸妈日夜操劳,早出晚归,奔波于生计。我们于心不忍,心如刀割。

初中同学说了一句话挺让我感触的:其实我觉得爸妈他们挺辛苦的,从我出生到上完学,这二十多年的支出就没停过。


02

我记得有一次,吃完早饭准备出门时,母亲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50块钱塞给我,拿着,去买点好吃的,别饿着。

我说妈,20块钱就够了,不用那么多,说着把30块钱退了回去。

有一次买文具盒,一般般的12块,就个铁皮盒子。好看的20块,赛车模样,打开后好多层的,班里同学都是这种炫酷标配版,羡慕不已。但想起母亲赚钱不容易,捏紧手中皱锝不行的钞票。

“老板,要12块的吧。”

心里对自己说,以后买东西要省着点,少跟爸妈拿钱。

那一天起我拿着父母的钱,就有负罪感。


03

上了大学。家里无经济能力担起学费,也不同意我读大学。

我信誓旦旦地跟他们说:大学我是要上的,一切费用我自己赚。当时我心里没底,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从我踏进大学校门以后,我就告诉自己:我要让我爸妈没这么辛苦。就算做不到,也要减轻他们的负担。

两年之后,我实现了这个目标,交齐了学费,也减轻了爸妈的负担。

我才懂得挣钱的来之不易,我开始停下来,沉淀思考两年来的收获。

我开始问自己,继续做下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没可能为了这点利益而不去规划以后的生活。

有网友说:后悔两年时间过得浑浑噩噩,早知道大一时候努力写作,坚持到现在,也有一技之长了。

有网友说过:大学生,特别是学校在郊区的,在市区实习一定要问父母要钱租房,父母不给就问他们借,以后再还。因为这几千块钱可能只是你以后半个月的收入,但是每天大几个小时路上跑的时间,你可以在大四这年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多的事情。

我开始警觉时间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以前为了眼前的利益,很多机会从我眼前溜走。


04

在大学里,让自己更值钱,比花时间挣那点钱重要的多。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那些在大学里明确自己的方向,一路走到黑,不回头,把时间精确到小时为之努力的人儿。

小时候听多了成年人叼着烟,油腻地说着循循善诱的忠言:“早点出来工作啦,早点赚钱”“赚多点钱,以后有活路。”

我反思了以前的观念带给我的影响:

是什么导致我们这样的观念?

1.父母从小教育:要钱花,自己赚。

2.家庭经济遭遇突变,迫于无奈,出来求生计。

有了这样的观念,做出的决策会有什么差异?

举个例子

想学一门课,费用2K,无人赞助,假设你打工一个月拿到工资再去学,那么你想学这门课的成本是一个月打工的工资。

如果是富人或者有投资思维的人,没有任何赞助,去跟别人借钱,承诺是学完课程马上运用,还清借款。

两者动机一样,但目的不一样。前者是我要学这门课就必须筹钱,学完后没有负担,投入的只有时间,能不能学以致用还不得而知;后者是我不仅是要学完这门课,我还要用它赚钱还款,投入的是任务+时间,最后的收获是显而易著。

你是会为了心中的自尊,不借钱,甘愿吃苦再去实现目标,还是舍去观念,借力打力?

曾经的我为了心里的骨气,选择不借钱,就算花再多事件也要做到。如果肯放弃那份执念,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你在二十岁前,具备“要钱花,自己赚”观念,你就比同龄人领先一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么你就比别人早起跑。

二十岁之后,这种意识就很普遍了,同龄人的起点跟你一样,能决定活得体面的,就看自身各方面的储备有多少了。

更早学会自我投资,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最好的观念了。

不管怎样,将来我们都不希望一边拿着父母的钱,一边谴责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们期望有一天,看着年迈的他们挽着手,乐呵呵地生活,心里念着:“爸妈,谢谢你们这这些年的宠爱,接下来,换我来保护你们了。”

我们不再倔强地推托他们的钱,而是每到一个节日在微信上给他们发个“520”“666”的红包,过年的时候往他们的账户打上一笔还算客观的生活费。

“爸,你看,这是我给你买的劳力士手表,你最喜欢的那款…….”

“妈,你看,这是我给你买的大衣,纯毛的呢,对了,还有这款包包……”

“爸妈,我还给你们买了些营养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谢清崎老师与编辑的合力出版,这本书的确对我们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本书作者】罗伯特·T·清崎 莎伦·...
    文羽墨阅读 6,018评论 0 25
  • 下完雨之后,天就凉了。总觉得好像今年的天冷的比较早似的。或许是忙活了一年准备做点收尾工作的时候,却突然发现...
    风_ed28阅读 201评论 0 0
  • 尼赫鲁和辛格两人是好朋友,尼赫鲁在印度孟买上班,是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辛格是国家足球队的运动员。这天,两人开车出去...
    谭文春阅读 3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