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活真的越过越好吗?——看《人类简史》所得

大约1万年前,地球上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农业革命。人类长达250万年的靠采集和狩猎的四处流浪的生活变成了从日升到日落,播种、浇水、除草、牧羊的耕种生活。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但,从采集者到农民的角色变换,真的让人类生活得更好了吗?

开垦一片土地,种上几亩小麦,养活一家几口人,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第一,小麦不喜欢石头,所以智人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第二,小麦不喜欢和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我们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日除草;第三,小麦会得病,所以智人得帮忙驱虫防病;第四,不论是蝗虫还是兔子,都不排斥饱尝一顿小麦大餐,但小麦无力抵抗,所以农民又不得不守卫保护;最后,小麦会渴,所以人类得从涌泉或溪流大老远把水引来,为它止渴,小麦也会饿,所以人类甚至得收集动物粪便,用来滋养小麦生长的土地。

然而,当初的智人的身体演化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我们适应的活动是爬爬果树、追追瞪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腰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等疾病在农业时代扎根发芽。

除此之外,人类的工作变得更辛苦了,孩子的数量也增多了,而且永久聚落也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

那这样,当人类发现苗头不对,为什么他们不赶快放弃农耕,回到无忧无虑的采集生活呢?部分原因在于:所有改变都需要点点滴滴积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改变社会;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点。而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了。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道理都相同: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就算今天,仍然如此。

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真的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都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去国外的假期。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和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于是,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

奢侈品上这样的情况更容易理解。在以前,寄信是件麻烦的事情,得亲自动笔、写信封、贴邮票,还得再走到邮筒那里去寄。想得到回信,可能得等上几天、几星期,甚至是几个月。于是有了现在的电子邮件,如果收件人在线,可能只要一分钟就能收到回信了。我们确实省下了很多麻烦和时间,但这样真的更轻松了吗?

在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络的事才会写信,写起信来也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字斟字酌、考虑再三。而且,通常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来来去去的信顶多就是几封,也不会有人急于立刻回复。但在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电子邮件,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响应。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快,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变成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

这些生活陷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