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收服大将博尔术

英雄惜英雄,成吉思汗和博尔术在十多岁时就相识了。苦难是一个人成长的老师,失去父亲的成吉思汗,带领全家人讨生活。

有一次,他家喂养的九匹马被盗马贼顺走了。在找马的路上,他结识了一个年轻人,不但愿意和他一起找马,还把自家的一匹马送给成吉思汗骑。

后来二人和盗马贼斗智斗勇,找回了丢失的全部马匹。成吉思汗要坚持把一半的马送给这个年轻人,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很重要,张口就要送一半,显示成吉思汗为人慷慨大度。

年轻人却惋言谢绝,并说家里就他一个儿子,父亲又是部族首领,衣食无忧,家里不缺什么;反观成吉思汗家中困难,需要这些马匹来维持生计。当晚杀羊羔款待成吉思汗,又给他路上装满了干粮。

这个年轻人就是博尔术。博尔术的通情达理和不求回报,与成吉思汗的慷慨大度,让两个人惺惺相惜,最终走到了一起。


博尔术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将领之一,与木华黎等人并称为四杰。他在早年就加入了蒙古军队,格外擅长排兵作战,对于士兵任用也颇有一套方法。博尔术曾参与过统一蒙古部落的战争,多次立下汗马功劳,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之后,博尔术所得到的官位也是在百官之首,并且享有汗庭到阿尔泰山脉的广大地区,受到成吉思汗的极度器重,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奈何却在攻打西夏的途中不幸因病去世,使得成吉思汗也因此损失一位虎将。根据历史记载,博尔术与成吉思汗本来就是同宗族的兄弟,二人的祖先都相同,这也是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那便是骁勇善战。

在年幼的时候,博尔术就与铁木真有着良好的友谊关系,在成吉思汗刚决心统一蒙古部落的时候,博尔术就跟随在其身边。在整个过程中,博尔术发挥了一些关键性的作用,多次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实在是成吉思汗身边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等到成吉思汗顺利地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蒙古帝国之后,他也凭借着汗马功劳被封任为千户长。

哪怕这时国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臣,但他们无论是地位还是成吉思汗对他们的信任,都远远不能与博尔术相提并论。铁木真之所以如此地看重他,与自小共同作战离不开关系。在博尔术十三岁的时候,他就曾帮助成吉思汗夺回被旁人盗取的牧马。他们两个人兵分两路,带领军队发起了袭击战争。盗贼慌忙之下连忙抛下牧马,双方就地展开了一场交战。

成吉思汗下令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战斗,一步都不能向后撤退。听到命令之后,博尔术立刻将缰绳系在腰上,在原地寸步不动,但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成吉思汗十分欣赏他的勇气,因此特意与他结为好友,这也让其顺势加入铁木真麾下。从这之后,博尔术就一直追随在铁木真身边,去世为止。

蒙古部落的矛盾本就十分尖锐,为了让铁木真睡一个好觉,博尔术就会整夜负责夜间警戒工作。在每次会面之时,谈到政事,他们二人甚至可以通宵达旦,极其有默契。有一次,铁木真遭到一个蒙古部落的团团围困,他也因此失去最喜爱的战马。博尔术就连忙抱着铁木真一起逃到一片荒郊野外。

大雪纷飞,两人又无法探知牙帐的所在之地,便只好在草丛中取暖。害怕铁木真生病,博尔术就干脆与木华黎共同张开毛毯来遮挡铁木真,一直从早站到晚,寸步不离。直到深夜,雪已经堆积数尺之后,才被发现,三人也因此幸免于难。过了不久,三姓蔑儿乞人又对蒙古部落发起猛烈的攻击,也使铁木真再次被风雪所围困。

见此情况,博尔术及时冲入敌军阵营中,奈何由于雨雪太大,导致他无法顺利地找到铁木真。于是就紧急命令士兵搬走物资辎重,这才发现铁木真早已平安返回,在马车中休息。当铁木真听说博尔术回来的消息之后,接连感慨这是上天赐给他的人。因而众人又逃入一座深山之中,这才能够逃过一劫。

宋淳熙十六年,凭借着绝对的军事实力,铁木真被其他部落联合推荐成为蒙古可汗。而这博尔术作为他建立大业的最大功臣,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被铁木真任命为文武百官的首领,负责国家事务的处理工作。每次有战争发生,他都会跟随在其身边,多次在危难之际挽救铁木真的性命。他还曾与木华黎共同援救克烈部落的可汗,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最终挫败敌军,以战神之名闻名于草原。

在蒙古帝国建立之后,博尔术更是凭借着多年的奉献,再次得到加封,这个时期他的地位在朝廷中无人能及,甚至就连另外一位功臣木华黎也在他之下。对于这位从儿时起就陪伴在身边的将领,铁木真给予了他全心全意的信任,并称赞他“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看重,成吉思汗还将自己的大儿子察合台交给他教导,希望他能为其培养出一位与之同样出色的将领。

据记载,博尔术是蒙古帝国的十大功臣之一,并且可以世袭护卫军首领的职位,甚至还享有九次犯罪都不受惩罚的特权。之后博尔术又继续带领军队出征,奈何却在攻打西夏王朝的过程中因病去世。作为一位相当出色的将领,博尔术凭借着对国家的军事贡献而立足于朝堂之中。或许是从小到大的交情,使得博尔术在成吉思汗面前极度受宠,远非一般大臣能与之相比。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对可汗的重要性,因而始终任劳任怨的辅佐在其身边,哪怕作战艰苦,一度威胁性命,他也从未有过怨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