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王的陨石遁到现在我想起来都哭笑不得。
那是他写《我在江湖》的最后大决战,不知道怎么断更很久。粉丝着急,要死要活地催稿,亲王一直不为所动。
某日突然更新一章,寥寥几百字,写道天降陨石,将大决战战场上一干人等悉数砸死。
同日亲王宣布本书完结,而且特别强调此书并没有太监。
从此以后我看亲王的书就提心吊胆,生怕正看到欲罢不能的时候又天降陨石了。
2
所幸这样的事再没发生,《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龙与地下城》《事实证明:人民是最可爱的》《她死在QQ上》《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笔冢随录》《三国机密》《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三国配角演义》这样一路读下来,亲王的书带给我太多的阅读乐趣。
3
知道亲王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是因为在微博上看到亲王在宣传,宣传语截取了书中几个片段,又勾起了我读亲王的瘾。
恰巧微信读书将此书推送给我,于是便快乐地读了起来。
4
最开始,我是本着瞧热闹不怕事大的吃瓜群众心态翻开此书的。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里,因一人发现一项不合理的地方税收,引发地方各股势力缠斗,互相口诛笔伐,几乎酿成民变。
这之中几经波折,起起落落,不看到最后一页就不敢猜测故事结局,真是应了一句话:现实比小说更精彩。
等我看到第二篇,《笔与灰的抉择 婺源龙脉保卫战》时,看热闹的心态开始转变。
且不论龙脉一说是否靠谱,但看那几任地方官的所作所为,真是有了借古讽今的味道。
说起话来一个比一个好听,谈起国家政策一个比一个吃得透。又是立碑,又是盖亭子,面子上的政绩一个比一个积极。可真要他们做一些实事,真是比登天还难。
一边心里叹息着,一边翻开第三篇《谁动了我的祖庙 杨干院律政风云》,越看越生气。
明明白白的事实就在眼前,可是因为坏人钻政策的漏洞,花钱买假口供,甚至挑起骚乱引发人命案,一滩水被越搅越浑。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坏人作梗,可若是没有那贪赃的官吏,漏洞百出的法律和制度,又怎么会有这些麻烦。
待到我看第四篇《天下透明 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时,心里居然怕了起来。
大厦将倾,坍塌的不是黄册库,而是天下,黄册制度濒临崩溃,意味着病灶已遍布整个社会的腠理。
面对整个社会集体行骗,把贪赃枉法当作日常,真是让人心都凉透了。
这样的社会,老实人没有立锥之地,投机钻营贪赃枉法者没有报应,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上至皇帝,下至草民,无不是过一天算一天,看不见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样的帝国,不亡国反而不正常了。
再看第五篇第六篇,我心里更多的是麻木。
从快乐的吃瓜群众心态,到叹息和气愤,再到害怕和麻木。
亲王这本书的深度有了。
5
2008年我出国前夕,为了一纸《未犯罪记录证明》跑了八次派出所。
八次,没夸张,不是虚数,是真真正正实打实的八次。
每次去都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不是出外勤了,就是休假了,要不就是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试过先打电话预约,或者说人不在,或者按照约定时间到派出所一看,人又走了。
第八次之所以能堵到此人,是因为我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有四条中华。外面窗口的工作人员这才把我放进负责人的办公室。
开好证明,我收好,拎着袋子又走出来了。就不要腐化大厦的一角了吧。
也是2008年,辞职后,去市教育局转移人事关系,相关负责人也是遍寻不到。
一问,答曰:去唱红歌了。
最后若不是自己学校有一位主任帮忙,这事儿还是办不成。
6
造假的黄册三五年便灰飞烟灭了,我遇到的这两件事已经过去整整十一年了。
本文原创,同步发表于个人博客,特此声明。